第二章(2 / 3)

加入书签

她又是个喜欢清净的主,施舍的香油钱都够造不知道多少座神檀寺了。说句夸张的,将她供起来也不为过。大手一挥,封个山也没什么。

当地人早已司空见惯,一遇刻有石府族徽的车队出行,就清楚一时半会儿是上不得山了。

知晓缘由后,姜尧她们并没有折返而是就近在山脚找了处歇脚的地方。

水榭临江,氤氲破云。滚滚姜茶舔舐着砂壶盖儿,直往上腾热气,温热了整间屋子。外头极冷,上下刚扑过雪,正是滴寒露的时候,进去仍得仔细着。

孙嬷嬷撩开毡帘,替身后的小娘子遮着头,让其先入内。

空气里清新的雪味淡了,随之而来的是阵阵沉香,沁人心脾。

流光明灭,独特的光晕投射一弯粉月映衬在小娘子侧颜边,曼丽柔和。收拢起这份粲然,细致敷染的脂粉面也沾染上尘俗的温度。

孙嬷嬷跪在一侧慈善地笑着,先是凑到烧得通红的鹤擎山炉边烘一烘手,皲裂的手背被照出昏黄的沟壑纹理。手暖和些了,孙嬷嬷方才倾过身来卸下小娘子肩上已濡湿了小半的枣红毛氅,拎了拎,搁到架上烘干。

随着缎结解开,小娘子直身跪在软垫上。孙嬷嬷倒了一盏茶,放凉。望着一向温润如玉器的人,投以一个从容的笑。

二人刚往外又去瞧了瞧,还是不得上山。

“今儿冷得很,小娘子在外边站了许久,快先喝盏姜茶暖暖身子罢。”

姜尧接过茶灌下,辣烫灼喉。

孙嬷嬷见她眼周微红,长睫扑闪,再缓缓低垂下来,忙问:“小娘子这是怎的了?”

“喝得急了些,辣呛了。”姜尧眨眨眼,冰冷的瘦指盖过眼角。

“慢些喝。”孙嬷嬷缓缓替她抚背,怜爱地替姜尧凌乱的发丝别在耳后,又起身掀开帘,往外头瞥了眼,忧心忡忡:“这石家夫人还不晓得何时才从山上下来呢,今日求不得佛珠回去可麻烦了。”

一开扇,千丝万缕银辉扑面而来,盖着脸盘。姜尧也跟着微微引颈往外瞧。心中被鼓捣地七上八下,不能够安稳。

小姜家原定在江城郡停三日,前两日恰逢神檀寺休沐封山,今次便是最后一回来。

好在外头清亮的女声及时将她们陷入忧虑的意识拉回:“孙大娘,可以上山了!”

“好嘞。”孙嬷嬷应声。起身为姜尧拢上一件干净的长式毛缘烟蓝素莲蓬衣,再矮身用铜筷钳了几枚红彤彤的碳放在手炉内,装了几瓣清香的橘子皮围在边缘殷殷递交给姜尧手中。

顺手拨弄了一下姜尧额头毛茸茸的碎发,轻拢上帽,白绒衬脸,越看越满意。她自己没有女儿,将姜尧带大,感情无比深厚。

“我家小娘子啊,怎么看都是极好的。”

姜尧羞得面颊通红。

姜尧跟在孙嬷嬷身后走出水榭,外边的流银淡金遇雪灼热地刺进她恍惚的眼,她恍惚间在这一瞬间看见了上辈子的阿娘。弟弟妹妹在雪地里绕柱嬉戏,团起来的雪球漫天乱飞,爆出一团团烟雾。而她则矮在神致温柔的阿娘膝头,听她唱软语,看她针针绣花。

一声朦胧的轻唤,姜尧抬起脑袋仔细看,是宋氏。宋氏俏皮地眨眨眼,带了些姑娘家时候的秀气,两手捂住姜尧的耳朵,告诉她若被顽劣的二哥欺负了,尽找爹爹说理去,爹爹给你做主。姜尧身子微颤,垂眸看二哥正在拿着戒尺,板着脸的爹爹注视下瑟瑟背书,大哥则倚墙抱胸笑着看他俩,继而又转过头向自己打招呼。

姜尧揉揉眼睛,任暖意融化。

……

石阶微凉,料峭春寒。曲径幽处,人迹鲜少。

上山路难走,扫地僧还不曾将雪扫的干净,保不齐有暗冰,走路得打起精神仔细捡着,时刻提防。

顾及孙嬷嬷身子,两人走走停停,顺带欣赏沿途寥寥疏疏的长明灯,轻松恣意。

半山腰的一个小亭子。

姜尧扶着孙嬷嬷在此处歇息。手炉已经凉了不少,孙嬷嬷团住姜尧的手,来回摩挲,令她两只手都被温热包裹,心也暖洋洋的。

孙嬷嬷捶了捶膝盖,叹息:“若是小娘子自己走,想来都该到了。”

姜尧拥着孙嬷嬷,亲昵地蹭蹭额头,秀气地吸了两下鼻子嘟囔:“嬷嬷会椿龄无尽的。”

孙嬷嬷乐呵呵地将她抱住,“欸,嬷嬷记住小枣的话了。”她不识字,可偏偏叫她的小枣教会了。

小枣是姜尧的乳名。她生于小寒,家家户户都在煮腊八粥。姜家两兄弟格外喜爱红枣,随了他们,妹妹的乳名就这样定了。

两人又坐了会儿,聊了些有的没的琐碎,盏茶后离去。然而待好容易将佛珠手串取来,姜尧却迷迷糊糊地同孙嬷嬷走丢了。

随细微的咳嗽声,姜尧走进一处寂静的禅院。

菩提枯树映入眼帘,挂着一块手写的木质门匾。字迹遒劲,入木三分。往里走,一丝风也没有。天与地一线之隔在低矮的青瓦屋苔间,呈俨然古韵。足下的石砖洗的很净,全然不必要捡着走。只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