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请假(1 / 3)

加入书签

计明志不知道,当天晚上有283个遍布在华夏各大名校的优秀大四本科生收到了同一个从宁教授邮箱发出,但文字风格不尽相同的邮件,不过里面都有同一个微信号。

大部分同学跟他一样,第一时间发了问候的信息,然后快速的得到了不太正经的信息,从而判断出对面并不是宁教授在指点他们,还有小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第一时间在微信上跟对面联系,期待着在研究论文之后,才在微信上沟通,表现出自己的深度……

虽然想法不太相同,但相同的是,当天晚上大家便开始研究起随着邮件发送来的论文,然后论证了田言真的观点,大概一半的同学大概阅读了一遍这篇论文之后开始怀疑人生,甚至已经在心底打起了退堂鼓。

有些学问就是这样,不懂就是不懂。甚至学到深处,如果人家的论文都看不懂,就真的没必要坚持下去了。毕竟做科研的终极目标是开垦前人还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如果连论文都看不懂,的确是没必要继续涉足科研领域了,不如学习一下应用,赚钱养家。

虽然说数学就业面窄,但应用数学学好了,却是能赚大钱的。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考研的方向有许多选择,比如金融数学,就是数学比较前沿的分支,学好了进入不管是做金融理论研究,构建普适性的金融数学模型,还是到入职金融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

即便是对人工智能极有兴趣,也可以选择应用领域,用宁为的话说,就是以后根据他跟他的学生研究出的领域去做具体事情,有数学基础又懂编程放到哪里都属于高端人才。

毕竟数学对于程序员来说就好像钱跟人的关系,数学好的程序员上限肯定比培训班半年出师的程序要高的多。算法题需要基本数学逻辑,图形学需要基本的矩阵算法证明,做ai、做元宇宙要懂的东西肯定更多了,比如如何使用宁为研究出的这些理论转化的数学工具。

是的,这就是做应用的好处了,不求吃透,只要会用就足够了。

不管怎么说,宁为的目的达到了。

……

搞定了自己的研究生事宜,宁班二次考核也进行完毕,第一届宁班学生总共四十名学生也直接在数学院官网上公布。现在只等新生军训完后就正式开始上课。

第一届宁班的辅导员也属于高配,由研究中心宁为的周师兄担任,周研平属于是毛遂自荐。

用他的话说,自从宁为来了研究中心之后,他觉得做纯理论研究越来越没意思了,不如好好把课题做完之后,留校任教,从辅导员做起也算是练手了。

当然,这条路其实也没那么轻松。燕北大学早早就开始实行3+3的聘任制,对于青年高校教师来说,如果任期内不能通过考核升级到副教授,就必须得离开。为了应对考核不但要上课,同样也不能放弃研究,毕竟论文还是要发的,而且有数量要求。

所以能在宁班做辅导员可以说是一个极好的跳板。现在周研平已经开始跟鲁东义探讨能不能把他的博士论文拆一拆,这样博士毕业之后,凭借博士阶段的研究,也能让他三年时间里再水个起码五篇c刊以上的论文,完成评定副教授的任务。

到不是周研平打算完全放弃做数学研究,只是对于新人教师而言,刚刚开始授课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去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难点。而如果将工作重心放在授课上,就很难兼顾到研究层面。只能早早做好准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评职称的时候达到硬性要求,也不耽误上课。

等到留下来之后,再重新开研究课题。

说白了,曾经给人感觉不可一世的周师兄被宁为打击到对自己不太有信心了,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数学上的天赋……

这种人周师兄其实不是第一个,比如史密斯直接被宁为打击到完全放弃了数学,开始研究哲学。而周师兄跟史密斯的区别大概在于,周研平不像史密斯那么富裕,老史可以很任性的从麻省理工辞职,但他却需要一份教授的工作养活自己。

人生就是这么有戏剧性,一群人消尖了脑袋都要抢到来宁为身边学习的机会,还有些人却又因为离宁为太近了,备受打击,以至于开始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在数学上继续深耕。

宁班的高配还不止于此,除了周研平担辅导员外,还有个副辅导员由露西·罗恩担任。两人的职责还有分工,周研平主要负责督促宁班的学生们学习,而露西·罗恩则主要负责帮助宁班的孩子们解压,或者说帮助这些孩子们适应心理落差。

网上总有人调侃,承认别人比你更优秀真的有那么难吗?

对于一些少年天才来说,这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不管是燕北还是对面的华清,班级辅导员们处理这些孩子们心理落差都是必修的功课之一。

之前在高中阶段都是各自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到了这里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成绩只能处于中游位置甚至更差的时候,很容易便会心态突然失衡,如果处理不好,很多本来有天赋的孩子会选择用别的方式逃避,甚至不少人开始厌倦学习。

之所以不让周研平负责处理宁班孩子们的这种心理落差,宁为也是有深层次考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