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凡之高(1 / 5)
对于宁为来说,网上所有的讨论都是浮云。
开发极简EDA的经历让他对自己擅长跟不擅长的领域一直把握的很稳。对于非他阶段性主线研究任务的一切,他都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
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没变,就是研究人工智能,通过三月构建跟开创一套适应未来人工智能的整套数学理论跟应用方法。通过研究更多的相关数学工具来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在进行这项研究过程中所有的成果可以说都是附加性质的意外收获。
所以说他研究NS方程,提出了宁为空间研究出了湍流算法之后,他就放弃了继续研究这一方向,去继续解决那些细碎的问题,最终证明NS方程有是光滑的且有唯一解。
在让极简EDA具备实用价值之后,便放手不管,让实验室跟华为合作,继续深挖这款EDA软件的价值。
现在半导体领域同样如此。既然已经找到了足以替代曾经硅基芯片的新材料,设计出了新结构,并证明了这种新材料跟新结构的确是可行的,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接下来是用这种技术继续做射频芯片也好,是用来设计CPU、GPU也好,那都不关他的事了。完整的制造程序都已经记录在了实验室的主机跟三月的后台里。具体怎么处理,技术怎么对外授权,那就是陈明才或者陈明才身后那些人的事情了。
他最多会提出一些参考意见,比如跟华为合作还算愉快,那么华为希望得到这种架构授权,可以优先考虑,甚至给一个较低的授权价格。
如果英特尔想要授权,研发中心那边也觉得可以谈,他可以以某人左脚先跨进他的办公室为由,抬高一些价格,或者增设一些条件。至于后续针对CNMD架构的研究、升级、或者构建新的芯片,宁为认为应该交给市场。
让这些厂商看到希望就够了。射频芯片还好说,毕竟构造跟原理都很简单,无非就是将那些放大器、接收器等等部件集合到一起。但如果涉及CPU、GPU那就很麻烦了,尤其是现在的多核心CPU,没有数万研究人员去拼了命的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去研究指令集,以及保证上下游厂商的利润,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为新结构芯片做适配,根本不可能替代现有的英特尔加微软模式。
宁为扪心自问过,以上种种他其实都不擅长。商业领域他唯一擅长的就是把三月没事就建的各种商业发展数学模型发给合作方的高层看看,比如严明、比如陈明才,为他们的决策做一些参考依据。
他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构建上。至于拿到沃尔夫奖,什么三维芯片之父这种称号,听着挺带感,不过听听也就算了。甚至现在评不评院士都不重要,反正他的成就摆在那里,等到了该上的时候,应该自然而然也就上了。
如果他的想法真让某些人知道估计会被气到头皮发炸。
毕竟自家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竟然如此不入宁为的眼,甚至只是随手为之,这就让人无法接受了。这就好像,大家都能承认不如宁为,但是很难承认自己耗废了无数的心血,竟然抵不过人家随手为之,还做成了,甚至根本没想过再这方面继续做领军人物。
这着实让人很尴尬。当然如果让田言真知道宁为内心所想,大概会非常开心。他眼中一直对自己数学家身份不太认同的孩子,其实一心还是想做数学研究方向的事情,只是表现得不那么明显而已,这当然是个好事情。
但不管围绕着他的讨论有多少,宁为觉得他到了燕北大学之后的初衷始终没变——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出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这一块宁为始终觉得还有大有可为。
别看现在三月表现得在世人看来已经非常神奇,但宁为觉得这还只是起步而已。
真正的人工智能完成体是具备无限进化可能的,而不是像现在的三月,只能做一些资源整合工作。直接跟人交流的时候也应该能适应更多的场景。
其实对于理论研究越深,宁为便愈发对现在三月的智能水平不太满意了。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一位学术人的执着,也可以理解为每个老父亲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更聪明,最好是全世界最聪明的孩子。
所以真正投入到学术的研究中去其实很容易便忘了时间。
等到江同学打电话问他晚上是回家吃饭还是给他送饭的时候,宁为才意识到属于他的一天竟然又这么简简单单的过去了。
“当然是回去吃饭了。我这就收拾东西十分钟后到家!”宁为非常肯定的给出了答复。
收拾好东西,走出办公室,然后便看到柳唯已经在台阶处等着他了。这一点必须得佩服柳唯,每次时间都能把握的刚刚好,正好边走边聊。
“不如今天去我家吃饭?晨霜说我妈做了她最拿手的红烧鲑鱼,值得去尝尝。”宁为向柳唯发出了邀请。
柳唯迟疑了片刻,终究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还是算了,老是去你家打搅也不太好。”
“想啥呢?咱们俩现在可是生死相依的男人,你竟然觉得去我家吃顿饭算打搅?我跟你说,别说吃顿饭了,也就是这样不太吉利,否则我妈都想把你给供起来,更别提还有我爸在呢,天天盼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