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 三言两语解心结 丰衣足食过春节(2 / 3)
晚辈多谢元帅教诲。刚才是晚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请元帅原谅。”说罢,韩愈便双膝跪地杨毅磕了一个头。
杨毅赶忙扶起韩愈说道:“不知者不怪。这些本都是我分内之事,御史大人不必如此。”
“晚辈没有别的事了,现在晚辈就回去撰写奏折。将元帅的赤胆忠心和报国之志如实禀名圣上。”说罢韩愈便向杨毅鞠了一躬。转身推开书房的门,正好撞见了在书房外等候的杨木兰。
两人对视了一下,互相行了一礼。韩愈便离开了。
“木兰来啦。”
“是的,爹。”
“找爹有什么事?”
“啊?噢,爹最近难逃来的百姓越来越多了,虽然粮食够救济的。可是房子是不太够住了,爹您看能否再拨些军营给我安置百姓?”杨木兰本想像韩愈一样催促杨毅出兵,不过在门外听了那一席话后,杨木兰也放弃了原本的打算。
“山海关这里军营已经十分拥挤了,不能苦了一线的将士们。” 杨毅思忖了一下回答道:“今天刚收到斌儿的来信,他说从唐山到抚宁,已经新建了不少营房。我让后方的将士们稍微挤一挤,腾出些新营房,你把百姓们安置在那里吧。正好回去的军列大部分也是空驶,正好把百姓们带上。”
“好的爹,我这就去安排。”杨木兰点头答应道。
“另外,这次去唐山,你跟斌儿多待几天,春节就跟他一起过吧。你们差不多有两个多月没见面了吧?”
“是差不多两个多月了,不过现在前战事繁忙,我就不多待了,一切以国事为先。”
杨毅眉头一皱,责备道:“屁战事!这大冷天的,我不说打仗,仗就打不起来!你赶紧回去给我再生个外孙子!”
“爹!国事为先!”杨木兰赶紧打断了杨毅。
“家事不碍国事,都得抓紧,我跟你说啊汪大人最近又多了一个孙子…”
“爹,不说了,不说了,我赶紧安排百姓去了。”杨木兰怕杨毅继续叨叨下去,赶忙摆摆手离开了杨毅的书房。
……
……
“事情就是这样…我被爹打发回来了。”杨木兰在赵斌的书房内有些难为情的说道。
“呵呵,回来也挺好的,这仗反正也一时半会也打不起来。”赵斌指了指身旁的噶尔丹介绍道:“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瓦剌五太子噶尔丹,现在是我徒弟。”
“噶尔丹见过郡主大人。”说罢,噶尔丹恭敬的给杨木兰行了一礼。
“叫师娘!”赵斌踹了一脚噶尔丹。
噶尔丹恍然大悟赶忙改口道:“噢,噶尔丹见过师娘!”
杨木兰捂着嘴笑了笑,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五太子不必多虑,如果觉得叫师娘拗口,直呼木兰亦可。”
噶尔丹尴尬的笑了笑,他不知道该如何应付这个场面了。
为了不使气氛过于尴尬,赵斌又道:“让将士们挤一挤,腾出军营恐怕会影响士气,特别是那些非燕京大营的将士,更会有一些怨言。正好给冀北煤矿职工盖得职工小区,还有八栋楼没有分,就把这些逃难的百姓暂时安置在那里吧。如果将来还有更多百姓来,咱们再考虑用军营安置,你看如何?”
杨木兰思忖了一下,感觉这个办法更为妥当便应了下来,道:“就听子龙的!”
其实杨木兰根本不清楚,赵斌还有另一曾意思,那就是给冀北煤矿招来更多的工人。由于新开的矿井缺少足够的工人,至使产能一直上不去。而新罗几个月前的进攻,更是让不少想来唐山工作的南方人望而却步。用另一种说法来讲,这就是以工代振。
噶尔丹认为赵斌对士兵们好是为了打胜仗,但是他依然疑惑为何还要对这些百姓这么好。从小的教育让他认为,那些百姓不过是一些牲口。于是噶尔丹疑惑的问道:“师傅,噶尔丹还是不明白,为何…”
赵斌打断了噶尔丹,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但我现在解释可能并没有什么用。你还是跟着我一步一步看吧,以后你慢慢自己体会就会明白。”
就这样,赵斌还有杨木兰吃着郑京送来的烩面,看着戏剧,与燕京大营的将士还有冀北开发集团的部分员工,一起在郑京度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
当然了,此次征北军的将士们也因为充足的补给,过上了一个富足的春节。可以说由于物资供应的充足,燕京大营和禁军以外的将士,甚至这个春节过得比在以前驻地时都要好。所有人都在春节这一天吃上了香喷喷的猪肉大葱馅饺子。换做以前,只能吃上大葱猪肉馅饺子,还是那种大葱占90%的大葱猪肉馅饺子。当别的大营的士兵听说,燕京大营平常的伙食就能吃上猪肉大葱馅饺子之后,有不少人甚至开始打听如何加入燕京大营了。甚至在征北军当中,已经有不少人表示打完仗以后,只要燕京大营还需要战士,他们就会主动跳槽过来。
虽然郑国征北军这边是过了一个有吃有喝富足的春节,可是在新罗平南军这边,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