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章 得大鱼管仲欣喜 难回家七姬神伤(2 / 3)

加入书签

路边的烧烤摊,要了五盘烤生蚝,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一边催动元气强化听觉,尝试着从嘈杂的环境中,找出安再敏和他手下交谈的声音。

当然了,安再敏也不是吃素的,他说的话很有分寸。任凭管仲如何寻找,也没找出那些话是安再敏说的。随着夜晚的临近,街上的行人渐渐的少了,沈炼和刘虎也回到了甲六据点。但是与此同时,信王也从郑京飞鸽传书来了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消息,那就是卞青檀家的书库失火了,据说大量珍贵的书籍因此被付之一炬。为此皇帝大发雷霆,将卞青檀罚俸一年,降为侍郎暂领门下省以观后效。

按理说,这件事只不过是卞青檀家自己的事,皇帝即使是因为卞青檀没有为百官起到防火安全的表率作用,也不应该将他惩罚的这么狠。管仲觉得事情还是出在卞青檀家书库所存书籍里,那里面一定有什么让皇帝十分看重的东西。当然了这件事儿对于管仲目前要面对的问题来说并不重要。现在管仲所要做的是赶紧弄清楚,陈彩桥的真名,以及她的上线的身份和他们接下来了的计划。

“大人,刘虎按照您的吩咐装作收鱼的商人敲了门,发现没有人应门,我们便按照您的吩咐翻了进去。进去后属下发现确实没有任何人隐藏在院内,因此我便仔细搜索了一圈,发现了几个疑点。”管仲回到局点后,沈炼向他汇报到。

“说说吧。”

“是大人”说罢沈炼翻开他的小本子,向管仲一项一项讲述了起来。“第一,院子里虽然有捕鱼的工具,但似乎从来都没有用过。第二,屋里有少量未被清理干净的纸灰,但上面的字迹已无法辨认。第三这个院子有五间房,除正房以外,每间房里都有足够两人生活的寝具,这显然与咱们所看到的三人数量对不上。第四、根据邻居反馈,这间院子本来是他们一个村的姓吕的一家人的宅子,但不知道为何这姓吕的一家人在六年前,将这个宅子卖给了现在的主人陈海,然后举家搬迁不知所踪。而这家人,曾经在近两年前出的一次出海捕鱼的过程中,遭遇了风暴,一家人几乎全部葬身大海,只剩下了陈海和他的两个兄弟。因此属下判断,这里曾经是新罗间谍的重要据点和最初的落脚点,他们应该都在那个小院里生活过一段时间。”

听完沈炼的描述,管仲思忖了一会儿,心中有了一个大概的答案,于是他嘴角微微上翘,微笑着看着沈炼问道:“所以你的结论是什么?”

沈炼也笑着回答道:“属下判断,那个小院就是新罗军情司在我国的总部,今天上车离开的就是安再敏。”

“哈哈哈哈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咱们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大鱼了!”管仲激动的说道。

……

……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能赚大钱的消息总是传播的很快——鲁迅“我没说过这话。”.jpg

在郑国这个信息技术基本为零的社会,能赚大钱的消息也不会被束缚在一片很小的区域里。卓铭银换金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郑京,因此部分有能力的大家庭,便筹集了一部分钱给卓铭送了过去。当然大部分人对这件事儿还是持一种观望态度。除此以外就是一些对此事背后的实际情况心知肚明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户部尚书蒋照业。

当蒋照业知道了此事以后,愤怒的将手中的胡笔摔在地上,思忖了一会之后又修书一封,要卓铭立即归还从国库抽出去借给他的银子。不过卓铭在收到蒋照业的来信后,并没按照蒋照业的话做,而是给了蒋照业一个让他几乎无法拒绝的条件,那就四从国库借来的银子也参照银换金‘理财’产品记利息。不过利息并不会还给国库,而是直接交给蒋照业,成为他的私房钱。

看到卓铭的回信之后,蒋照业犹豫了。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苦思冥想了一整天。

他虽然心里十分清楚这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早晚有玩崩的一天,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他还是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答应了卓铭的要求。

因为在蒋照业看来,自己作为全天下最懂财务的人,一定能在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破灭前逃出来。白白到手的几百万两银子,为什么不赚呢?

……

……

另一方面,由于有卓燕的鼎力的帮助,赵斌的戏班子和报社很快就完成了组建工作。仅仅在卓铭开展银换金业务两个月后,津门或者说全郑国的第一份报纸《冀州商报》,正式发行了。

发行第一日的头版头条,就是赵斌所写的评论文章《银换金—世纪大骗局》。

“老爷您看,这是赵斌印的…报纸《冀州商报》,上面的头版文章说的就是咱们家这个银换金生意是个大骗局。”崔七姬拿着一份从外面买来的《冀州商报》走到卓铭面前焦急的说道。

“骗局?哼~~~”卓铭冷哼一声后,从摇摇椅上站起来,拿起茶几上用镶着金边的青花瓷碗盛的老参雪莲汤,一饮而尽。随后一把搂住还在焦虑之中的崔七姬,把她手中的报纸夺过来卷成团,扔到地上后说道:“小七,别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