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章 太子来访忙拉拢 公主起意试木兰(2 / 3)

加入书签

”太子发现赵斌走神了,提醒道。

“哦,太子殿下,刚才我思忖了一下。以下官之见郡王殿下天资聪颖,以后必成大器。吾女思洋若能嫁给郡王殿下也确实是她修来的福分。只不过孩子的终身大事也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还需要跟木兰去商量商量。更重要的是,此事需两人乐意才行,若完全依父母之命一旦不和,岂不是如张伯符和建宁公主一般。(张伯符和建宁公主是郑国有名的父母指婚,但因性格不和最后离婚的驸马与郡主。)”

太子听完赵斌的解释,忽然觉得自己向赵斌提出此事有些太幼稚了。因为在京城的官场之内,谁都知道赵斌是出了名的惧内,只要杨木兰说不行的事,赵斌肯定不会去做。于是太子无奈的笑了笑说道:“这…确实是本王考虑不周了,不过等两个孩子都长大了,要让他们相互之间多走动走动,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哈哈哈,下官与太子殿下所见略同。”说罢赵斌假笑着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敬了太子一杯。

太子也将茶水一饮而尽后换了个话题,继续试探道:“赵大人,依你之见,如今天下何人可谓明日之英雄?”

听到太子的这个问题赵斌在内心吐槽道‘得这是要跟我青梅煮酒论英雄了。罢了,既然你想论,那就陪着你论一论吧。但是老天爷呀,一会儿你可一定要打雷啊。’

‘你想的美吧。’邓艾在元气意识里吐槽道。

‘想一想又没坏处,万一实现了呢?’赵斌在元气意识里反驳道。

“下官眼拙,这英雄嘛,实在是不好说。”赵斌故意摇着头回答道。

“哎,赵大人过谦了,经你推荐的史达科、曹金、卞云杰等人如今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你又怎能说自己眼拙呢?”

“可是下官来郑国不过两年有余,认得的人不多,而且有些人只听说过他们的名声,却认不得他们,或许会遗漏掉不少而且有失偏颇。”赵斌模仿着从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里看到的刘备的神态说道。

“无妨,就请赵大人坐而论之,勿念对错。”太子侃侃而谈说道。

赵斌思忖了一下说道:“当今天子,为民谋利,励精图治三十余载,深受百姓爱戴,可谓英雄。”

太子摇了摇头说道:“父皇英明神武,是我朝开国以来的圣君,可谓当世之英雄。但父皇年事已高,非明日之英雄。”

“燕京大营都督,秦杰将军以仁治军,深受官兵爱戴军心团结,可谓明日之英雄。”赵斌又讲到。

太子思忖了一下分析道:“秦将军优柔寡断,做个守成的和平将军确实是不二人选。但虎狼之师不应以仁治军,应做到令行禁止。和平时期还好,但到了战时必被仁义所累。另外燕京大营能够听他的保持团结,依仗的还是杨老将军的威名。”

赵斌又思忖了一下,继续说道:“锦衣卫南镇抚司百户管仲大人,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只身赴凉国,搅得他们天翻地覆,有管大人在,我国西北边关必高枕无忧。”

“管大人功利心太重,性格执拗,早晚必被其所累。一旦遇到挫折难以再次爬起来,称不得英雄。”太子侃侃而谈的说道。

“这……”赵斌故意装作想不起其他人的样子,毕竟这只是陪太子读书,只要太子高兴就好了。

太子喝了一口茶冷笑了一声后双眼紧盯赵斌,伸出右手食指指了指他又指了指自己说道:“天下英雄,只有你与本王尔。”

‘我早就知道你要这么说了,可是闪电呢?我的闪电呢?’赵斌在内心中吐槽道。但是他现在只能装作害怕的样子,缩在自己的椅子上不说话。

太子一看赵斌听到此话怕的要死,不禁在内心嘲笑道‘我还以为是个荣辱不惊的厉害角色,现在观之不过就是有些才学,在胆识上真是差的远了,估计终其一生最多也就是个三品的尚书。但是该拉拢还是要拉拢,自己不去做要是被二皇子拉走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太…太子殿下,下官哪里能与您相比呢…”赵斌继续装作战战兢兢的样子说道。

“哈哈哈…非也非也,赵大人过谦了。此并非本王之观点,在京之时三弟也曾对我说过,你是明日之英雄。”说罢太子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浅绿色的折子,交给了赵斌说道:“这是三弟托我转交给你的。”

赵斌拿手帕假装擦了擦冷汗后,翻看起了靖王给他的回函。

赵斌一边翻看着回函,太子一边继续解释道:“前些日子老三收到了你呈报的关于冀州水稻收获情况的折子后,大喜过望,对你赞誉有加。这次他托我给你送了一车种子来,希望你能在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将此三种水稻推而广之。”

听完太子的解释,赵斌在内心感叹道‘靖王的确是个务实的人啊,虽然在北方靠水稻解决粮食问题有点走偏路,但是要去说服陛下去尝试大面积种植更高产的玉米和土豆却更难,毕竟换主粮这件事涉及到一地的基本民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虽然郑国市场上已经有了玉米和土豆,但贸然大面积推行先不说皇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