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守土拓僵 志在四方(2 / 3)
赵斌心中一惊说道:“我和你二哥很像?”
“嗯”杨木兰嗯了一声后,便推开了塔底的门,示意赵斌跟他进入塔内。
塔内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座菩萨的雕像,雕像前面的桌子上摆放着数个牌位。其中最中间的那个最大牌位正是杨木兰的二哥杨武的牌位。牌位上用烫金的楷体写着‘郑国神威都尉杨武之牌位’。牌位前摆放着一些已经干扁的水果,香炉上也有一些似乎是最近才烧的香灰,整个屋内和桌子上有一些薄薄尘土。种种迹象都说明,最近有人来这里上过香,打扫过佛塔。
塔内杨木兰一直强忍的泪水终于流了出来,她一边哭泣一边对着杨武的牌位跪拜。赵斌见此情景感同身受,也随着杨木兰一起跪拜了起来。
三拜过后杨木兰双手合十站在牌位前对着杨武的牌位说道:“哥哥,我来看你了。你在另一个世界过的还好吗?”杨木兰用右手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强颜一笑接着说道:“我长大了,现如今我带着我们团的将士,来到了你曾经守护的地方。这一次我将替你完成遗志,绝对不会让敌军把青龙镇夺了去。”杨木兰又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停止了抽泣继续说道:“对了哥哥,这位是我找到的参军,他叫赵斌。他和你很像,真的很像。”杨木兰一边用手指向赵斌一边说道:“要不是他,也许我现在还不能站在这里跟你说话……”紧接着杨木兰把赵斌来到巾帼团后所做的事情,在杨武的牌位面前一一道出。
赵斌惊讶的看了看杨木兰,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杨木兰竟然能记住自己所做的所有事,包括给受伤的士兵消毒包扎之类的小事。
“哥哥”杨木兰又抹了抹眼泪说道:“时候不早了,我们团刚来到此地,还有些事情要处理。这些日子我会一直守在青龙镇,我会经常来看你的。”说罢杨木兰从兜里掏出了三块酥饼双手捧着放到了杨武的牌位前,紧接着又掏出了三支香用火折子点上,举在额头恭敬的拜了一拜后,插在了香炉里。
杨木兰转身正要往后走,看见赵斌又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便过身来对着杨武的牌位继续说道:“哥哥,既然赵斌和你有同样的志愿,我想让赵斌继承你的兵器也是可以的吧。”说罢杨木兰便打开了牌位后面的衣冠冢,从里面拿出了一把直刀。轻轻合上衣冠冢的盖子,便转身回到了赵斌面前,把直刀递了过去。
赵斌知道这是杨木兰二哥的刀,哪里敢接摇了摇头说道:“木兰,这是你哥哥的遗物,我哪好意思要,还是你拿着合适。”
“拿着,现在我把这把直刀转交给你,希望你能继承他的遗志。”不等赵斌回答,杨木兰一把拉起赵斌的手把刀塞了过去。
赵斌捧着刀,看了看刀鞘就发现此刀绝不一般,除了所用材料是某种名贵的红木之外,刀鞘上镌刻的纹饰更是用金粉一点一点的描过。
赵斌双手托着刀,深深的对着杨武的牌位鞠了一躬说道:“在下赵斌,本是个无依无靠的天涯浪子,有幸被木兰校尉收留,授予了在下参军之职。还让在下有幸为巾帼团,为郑国做了一些小事。今天赵斌在此起誓,今后定不辜负木兰厚望,为郑国再立新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杨木兰看着赵斌,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道:“把刀拔出来看看。”
赵斌把刀拔出刀鞘便发现此刀在制式上与郑国军士常用的直刀并无不同,让人惊讶的是刀身没有一丝锈迹,刀刃更是没有一丝卷边。
刀身的两侧分别刻着四个字其中一侧刻着‘守土拓僵’另一侧刻着‘志在四方’。刀身底部与刀柄的结合处刻着一个小小的鲁字,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很容易被忽略过去。
“真是一把好刀啊。”赵斌赞叹道。
“这把刀乃是圣上所赐,由现任工部尚书鲁大人亲手打造,为的是表彰当年二哥首次参战,即亲率所部二百士卒出山海关。偷袭敌营斩敌八百所立的大功。”
赵斌挺了挺胸膛郑重的说道:“杨都尉智勇无双,这是我不能相比的。但是我答应你,为了你,为了实现你的愿望,我要让堂堂郑国,四方来贺。”
杨木兰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抱了抱赵斌说了声:“谢谢。”
------------------------------------------
此时在遥远的郑国国都皇宫内正举行着郑国皇帝魏健的53岁寿宴。
寿宴之上,郑国皇帝和在座的皇亲国戚以及各位重臣,正在入神的倾听着清音阁戴先生跟着乐队伴奏所唱的《精忠报国》。
一曲毕,意犹未尽的郑国皇帝,又请戴先生唱了一遍。第二遍曲毕,皇帝思索了一下满意的点了点头,连连拍手说了三个好字。
“戴先生此曲唱出了胸中志向,甚妙甚妙。来人啊,赏戴先生二百两银子。”说罢便有一小公公端着二百两银子来到了戴翔面前。
戴翔拱手行了一礼说道:“草民谢陛下圣恩。只是,此曲并非我所做。而是由燕京大营所属巾帼团参军赵斌所做。”
“赵斌?”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