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2 / 3)

加入书签

都瞒不过她。只她常派如鱼去政事堂问政,近日来却总能在政事堂外遇到妃嫔们派去的宫女,这件事情也瞒不过她。

“你知道?”

李复书面色不愉:“既然你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们不约束她们,任由她们如此胡闹?”

虽然他早就猜到赵学尔应该知晓这件事情,但此时他听赵学尔亲口承认,仍然忍不住动怒。

以赵学尔的手腕,若是她当真想管这件事情,这些妃嫔们根本蹦跶不了这么久,甚至闹到让姜以忠告到他的跟前来。

除非,赵学尔根本没想过要管这些事情。

赵学尔身为后宫之主,她的职责本就是替他管理后宫,让他能够潜心应付前朝之事,而不必为后宫之事烦忧。可她却对妃嫔们干涉朝政、触犯宫规的事情视若无睹,任由其发展,不由得叫李复书十分气恼。

但赵学尔平日里向来处事审慎,并不是不负责任或者粗心大意之人,又怎么会任由妃嫔们胡闹而不管呢?

李复书十分不解,才特意跑来一问究竟。

赵学尔起身走到李复书跟前,看着他的眼睛道:“因为我没有立场阻止她们。”

“没有立场?”

李复书皱着眉头道:“你是皇后,处置触犯了宫规的妃嫔,还需要什么立场?”

赵学尔道:“皇上您忘了?若后妃干政触犯宫规,那么最该被处置的人就是我了。”

妃嫔们派人去政事堂的事情,她早就从如鱼那里知道了。

当时她纠结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只让李复礼和李复政两兄弟加强政事堂周围的安防巡逻工作,保障朝臣们和机密文书的安全。

她不仅没有阻止妃嫔们派人去政事堂,还特意嘱咐李复礼和李复政两兄弟,若后宫妃嫔确有要事,可着人帮她们通传。

她之所以没有干预妃嫔们插足朝政之事,还帮她们大开方便之门,不仅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立场约束她们,更是因为她不忍心约束她们。

妃嫔们大胆走出后宫,想要参与前朝之事,不由得让她想起许多年前的自己。

自从十九年前她在博州偶遇神武太后之后,她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榜样,一个目标,一个理想。

赵家在承州安顿好以后,她便提出要与赵学时一起读书,还要向承州的官员和幕僚们求教朝政之事。

那时是神武太后执政,女孩儿读书的很多,虽然议论朝政的极少,但到底也能够让人接受。

而且赵同那时已任职承州刺史,是承州的一把手,纵然有些保守派对此不满,他们也敢怒不敢言。

这样过了几年,赵学尔稍大一些,在朝事上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便时常就承州的建设和发展与赵同发表她的观点,只是赵同却常常对此不以为然,未免让她受挫。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她十八岁的时候才有所好转。

十八岁的赵学尔出谋划策,斩奸佞,大败朔方。

虽然她让柳家兄妹替她保密,但仍然有不少承州官员和承平军中的将领们知道这件事情。

从此,赵学尔便在承州军政界站稳了脚跟。

她不仅由此赢得理想事业的转机,还在赵府有了超然的地位。

因为她不但是大败朔方的功臣,还成了柳家兄妹的恩人。

柳弗愠继承父业,任职承平大将军,乃三品大员,实在位高权重,连赵同在他面前都要恭恭敬敬的。

赵同为了与柳家打好关系,对赵学尔更加重视。赵学尔在赵府的地位不但超过了赵学时和赵学玉,甚至超过了沈方人。

赵学尔便借此机会从赵同那里截取更多的权势,由此,她虽然人不在承州府衙,却在承州官员们面前有极大的话语权。

但尽管如此,每当她与赵同政见不同的时候,赵同仍然会自行其事,而不会听从她的意见。

正是因为赵学尔在理想之路上经历的坎坷太多,所以她见到妃嫔们对朝政之事感兴趣,才不忍心约束她们。若是有可能,她甚至还想帮她们一把。

李复书听了赵学尔的解释,不赞同地道:“你与她们怎么能一样?”

“我与她们有什么不一样?”

虽然赵学尔曾经用“妻”和“妾”的理论来说服赵同和沈方人拒绝李复书的提亲,但那是因为她不想离开承州,不想放弃她经营多年的理想和事业。

但实际上在她心里,她并不觉得她与这些妃嫔们有什么不同。

她们都是人,都是南唐的子民,都应该受到国家的保护,也都有义务和权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仅此而已。

李复书道:“你是我的妻子,是南唐的皇后,拥有无上的权力。你可以做的事情,妃妾们不能做,你怎么能自降身份,与妃妾们相提并论?”

他出身皇室,本就身份尊贵,如今做了皇帝,更是九五至尊,俯瞰万民于脚下。

赵学尔是他的皇后,自然也超凡脱俗,与一般人不一样了。

赵学尔摇了摇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