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9 章 第 619 章(2 / 3)
人支吾:“怎,怎没有反对的理由?事关各大世家……”想是有人暗中提醒,话到嘴边又咽下去,“我是说,当今局面纷乱,各方蓄势待发、皆不肯让步,一不小心只怕这脆弱的平衡就被打破,生出什么乱子。此议虽好,可也需寻一个恰当时机,若致士族与平民离心离德,恐非上之初心。”
旁人附和:“对对,咱们说的也是这个,议是好议,可如此形势不得缓缓?一苇馆改建也暂停了不是吗?于邦国于百姓来说安稳最重要。”
李澈笑笑不说话。
“小王爷有不同见解?”
他只抛出两句:“何时才是好时机?”谁都知道要想士族松口,绝无可能,所谓暂缓、寻一个好时机其实都是借口,因为拖下去只对士族有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么说你是支持当下推行?”
“听闻太子殿下谏议暂停一苇馆,有意缓行此策,小王爷有何看法?”
学子们争相追问,李澈已经拎着学箱出了国学馆。皇后母亲原也让香雪姨给他做一个书包,但是他每日背来背去的书籍众多,所以干脆要了只小箱。
甫踏出国学馆就见皇后与香雪姨等在道旁,李澈走过去恭敬行礼。
皇后扶起他向香雪道了句:“你们稍后再跟上来,我与三殿下走走。”于是让李澈将学箱交给香雪,自己亲昵地牵起孩子的手。
李澈毕竟才回归,仍是免不了拘谨,是以一路走来并不多话,东方永安也只是有一茬没一茬地说些无关紧要的话,或是关心孩子平日生活,或是问问近来都学了什么。她语气温和,满是慈爱与随意,李澈亦逐渐自在起来。
走着走着,东方永安蓦地问了一句:“方才你在馆内所说是自己的想法?”
李澈讶然:“娘娘听到了?”
“叫母亲。”
“是,母亲。”
东方永安以一种商量的口吻:“可以将你的想法详细一点说与母亲听吗?”
“儿还小,实在没有什么……”
“母亲想听,就当你给母亲讲个故事吧。”
李澈迟疑了一下道:“好吧,母亲听听就罢。以前有个小孩,家境颇为优渥,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做于世有利之事,能光耀门楣,他原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很用功,望有一日能以所学报效国家。但是后来才知晓,即便他家中不缺钱财,以后也只能走父辈的老路,根本没有资格将所学经世致用。他很沮丧,可老天告诉他这算不得什么,家道中落后,他流落街头,见识到原来所有人都是这样的。种地的儿孙只能种地、打渔的只能打渔,屠夫不论生下多少子孙也都只能操贱业,女孩们到了年岁就嫁给村里或隔壁村的。世上似乎有无数人,然而世上似乎又只有几种人,他们叫士子、农夫、商贾、猎人……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处的位子,日复一日重复自己过去的轨迹、甚至重复一代又一代前人的轨迹。他们是活着的人,可又与岁岁年年坐落在白马台的擎月楼别无二致,看似平稳,却如同被安排好去向的马车,所有人一生,过去现在未来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明明是不同的人,竟过着同样的人生,这种人生就好像铁匠铺用模子成批打造出来的一样,没有例外,没有希望,稍稍一想,便让人汗毛直竖。”他抬头,目光中有孩子的天真与疑惑,“既然没有希望,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
“不怕越变越坏吗?”
“如果都是死,难道慢慢死去就比挣扎一下再死去更好?”
“不怕那些阻力?”
“改变总会遇到阻力,而这些阻力不管等多久都不会自己乖乖消失。”
东方永安笑起来:“是你自己想到的吗?”
李澈回神:“不是,儿也是听别人说的。”
“是吗?是那个家道中落、流落街头,见识了一成不变、僵化失活有多可怕的孩子吗?”
“母亲!”
东方永安笑:“你说得对,活着等待腐烂才是最可怕的。等待时机,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时机?阻力永远不会乖乖退散。”
李征过来见到的便是母亲与三弟有说有笑,母亲看起来很开心,温柔地牵着三弟的手,望向三弟的眼中满是慈爱与赞赏。
不知为何,“太子终非君王”的魔咒再次涌上心头,他想了想,带着手里的礼盒退去。
晶晶走到唐三身边,就在他身旁盘膝坐下,向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唐三双眼微眯,身体缓缓飘浮而起,在天堂花的花心之上站起身来。他深吸口气,全身的气息随之鼓荡起来。体内的九大血脉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交融,已经彻底处于平衡状态。自身开始飞速的升华。
额头上,黄金三叉戟的光纹重新浮现出来,在这一刻,唐三的气息开始蜕变。他的神识与黄金三叉戟的烙印相互融合,感应着黄金三叉戟的气息,双眸开始变得越发明亮起来。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