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4 章 第 574 章(2 / 3)

加入书签

万一这把火控制不住,它会烧到你,民怒、士族之怒会将你燃烧殆尽。”

“我不怕。”

“纵然你不怕。”他揽她入怀,“可我会怕,我不愿意你冒这样的险。”

“阿玉,我想明白了,这是我出现在此的意义,不办成这件事,我的余生多一天都是多余。所以不要阻止我,阿玉;请把你的力量给我,陛下!”

李明珏垂下眼帘:“你可以说一说,将思想还给人们的,那个未来,是什么样子吗?是否每个人都能明辨是非?是否不再有罪恶?是否不再有饥荒与战争?人们是否去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罪恶依然存在,善与恶如影随形。”她不想骗他,“但是人们正在前往更广阔天空的途中,那是真正的星辰大海,那里有无边无际的未知等待探索,有无边无际的星空。我相信总有一天,每个人都能明辨是非,而我们是那一日到来前所有努力中的一份子,一块不可或缺的基石。”

“多好的未来……”李明珏叹,东方永安等待着,终于他道,“我可以答应你,帮助你,但是有一点必须明说,一旦危险超过界定,事态可能脱出掌控,朕,会立即停止一切!稳定依然是首要。”

“当然。”

“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如何推行由朕决定。”

“我都听陛下的。”

半个月后,李明珏将前三册放到大殿上公议。不出意料,第一册未引起多大注意,只有大理寺针对新增的白马台设置登闻钟提出疑虑,担忧如此一来,会大大增加案件受理的繁杂程度。曲书臣解释:“登闻钟仅受理命案、重大冤案,繁杂度可控。”他既是议案的提起者,自然负责解说。李明珏适时道:“案件送往大理寺之前,由秘书监筛选分类。”皇帝都说了不会如何增加大理寺的工作量,大理寺自再无话。侯丛针对“取消布衣告官身需先受刑”一议提出疑虑,李明珏以一句“时移世易,明君当以百姓为重”给堵了回去。

争闹最凶的还是二、三册,反对者的理由自然是“自古以来”,搬出了“祖宗之制、圣人之言、三纲五常,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大批特批。侯丛大袖一甩:“‘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①,古来只闻夫休妻,未闻妻休夫,此令颁下去岂不叫四海笑话我大辰不振君纲、父纲、夫纲?此后,夫不夫、妇不妇,子不子、父不父,君不君、臣不臣!再者,娶妻纳妾人伦常理,天赐权柄,岂可轻易剥夺?开枝散叶、振兴家族,更是男子分所当为,管制青楼可,限制纳妾蓄奴不可!”

施仁亦道:“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②

纪如拱手:“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纵观历朝,有不循古而兴者,有不易礼而亡者。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③

曲书臣:“当世已有和离、义绝,和离者虽由夫提出,然此前夫妇已有协定,义绝者官署强令而为,当真闹到义绝,男子便不伤脸面?新增一个妻休夫不过形式而已,侯大人倒也不必上纲上线,夫妇之事与父子、君臣何干?莫要混淆视听。再说开枝散叶、振兴家族,此两令正是为了更多的人家能够开枝散叶,更多的家族能被振兴。请诸位细想,而今世道,男子位居高位或身负厚财者,哪个不是左拥右抱,老少美丑皆揽?一年一妾尚且不足,女子亦对其趋之若鹜,争做贵人富人之妾室、外室,如此一来,更多的平民百姓落入娶妻难、生子难的境地。人为国之根本、民为邦之根基,想要国富民强、民富国强,没有人、没有民何异于空谈?侯大人既为国计,宁视那动荡的隐患为无物?”

侯丛眼一瞪:“老夫何曾视隐患为无物?”

“既如此,侯大人为何只见贵胄富人香火传承之重要,而不视平民百姓之所需所苦?也对,那毕竟关乎切身利益,侯大人自己也拥七八位妾室吧?”他哼笑,满是嘲讽,忽而声音高亢,“陛下!无妻不成家,家不固则国不固。请陛下怜悯那最众多的黎民百姓!”

连李明珏也不得不感叹,曲书臣真是个人才,太能扯,家固则国固本用来反对此议,竟被他反用了。

侯丛似被他绕得有些晕,半晌反应过来,喝道:“此乃狡辩,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女子欲嫁贵胄富人乃是因循天道、真情。我等岂可违背人之常情,横加干涉?再者今日所议更有女子学塾一事,圣贤云‘女子无才便是德’,既读圣贤书,岂敢不遵?”

曲书臣笑得很是轻蔑:“圣贤说过的话多了。圣人还说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敢问诸位未曾享乐舞之乐?摆起排场来,谁又肯落于人后了?亦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哪位家中不是妻妾成群?不若先回家收拾了,再来说这番话。”

“你!”侯丛戟指而怒,“你不是男子?何故如此?”

“下官是明辨是非、能断善恶、知理明理的男子,不欲逞一时之威,欺凌于女子,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