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李思齐(1 / 3)

加入书签

“李将军,既然有了解决办法,为何不尽快行动?”

李武说道:“不是我不想行动,而是刘大帅不让我动,军令如山呐!”

其实李武早就有了下手的目标,只不过迫于刘福通的命令,一直没能动手。不过嘛,如今有了冯汉卿,李武完全可以让冯汉卿去办。

“元大侠,你是大帅派来的,不如我将此事交付给你吧,你替我去筹集30万石的粮草。罗山有个大地主叫李思齐,名下有数不清的良田,还做着粮食的买卖,如果他愿意带头捐粮,那军粮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系统提示:你触发了任务“劝说李思齐”,是否接取?

冯汉卿来李武这就是为了任务,如今有任务发布,立马就接了下来。

任务名:劝说李思齐

任务描述:罗山大地主李思齐囤积居奇,不肯向红巾军出售军粮,刘福通为稳住士绅不肯动武,督粮官李武委托你前往李家劝说李思齐。

任务奖励:阅历+30000,内功修为+200,纹银+50两,颖州城声望+100。

李思齐所在的罗山位于豫南,是刘福通最开始打下来的一匹地盘之一。由于刘福通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想借宋朝的大义拉拢士绅人心,自然不肯对士绅动刀兵。

如今红巾军有了崩盘的危险,哪怕刘福通下令善待士绅,他手下的人为了前途,也只能欺上瞒下,开始对士绅下手。

如果士绅听劝,愿意开仓放粮,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若是一意孤行,那就不能怪李武的刀兵不锋利了。

冯汉卿不知道李思齐是谁,当然也不需要知道李思齐是什么人,他只需要按照策划的安排,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行。

如果冯汉卿熟知历史的话,就知道李思齐是一个左右横跳的小人。

李思齐先是在刘福通率军攻略豫中的时候,组织地主武装,号称“义兵“背刺红巾军,然后投靠察罕帖木儿镇压河南、陕西等地的红巾军。

其人也从占有土地的地主,摇身一变成为了元廷官员,后来在刘福通北伐正盛的时候背弃元廷,率军割据陕西,成为一方军阀,坐视元廷覆灭。

就是这样一个小人,得到了朱元璋的优待,被任命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子孙世袭指挥佥事。朱元璋还派李思齐去招降王保保,李思齐以牺牲一条胳膊的情况下成功招降,不久后不治而亡。

现在很多人都说明朝得国最正,还给出了诸多理由。其实最早说这句话的人是近代史学家孟森,他在《明史讲义》里提到“自始皇以来,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

可是“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朱元璋真的称得上是得国最正吗?

其实未必!

这九字方针的背后是刘福通尽举三路大军北伐,打掉了元军最后的精锐,只可惜刘福通死在了同样反复横跳的张士诚手中。

坐断东南的朱元璋其实就是在收拾刘福通的残局,刘福通在北伐的时候,朱元璋在和陈友谅打内战,刘福通北伐失败后,朱元璋顺手收拾了张士诚。

直到所有的红巾军都没了以后,朱元璋才起兵北伐,然后轻而易举的将元廷驱逐到草原里面,然后将灭元的所有功劳都归功于自己手中。

而且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收留了大量深受元禄的汉官,以至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朱元璋,最终承认了元朝的法统。

很多人认为明朝得国最正的理由,就是明朝是从异族手中夺得了江山,而不是起兵造反打内战,可惜朱元璋的做法就是在打这部分人的脸。

其实没有所谓的得国之正,也没有所谓的盛世,归根结底王朝的更迭,和底层大多数的百姓无关。

这也是张养浩所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能够让所有民众都能吃饱穿暖的时代,只有当下。

坐在马车上的冯汉卿百无聊赖,可惜他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将自己的目光瞄向四周,观赏游戏里的风景。

不得不说任侠是一个制作精良的好游戏,无论是树木还是草丛,亦或者远处的农田,都做的十分逼真,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果不是知道自己就是身处游戏之中的话,冯汉卿恐怕会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充满生机的田园。

再往北走,游戏的色调开始从充满生机的绿色往黄色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过渡,那里是有名的黄泛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根本种不出什么粮食。

承载无数先民的中原大地,如今已是满地狼籍。治理黄河实在太难,贾鲁强征民夫治河却成了挖掘元廷根基的导火索。

游戏也能让人有所感悟,至少冯汉卿是有收获的,他无比的热爱现在的生活,因为经过政府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浑浊了几千年的黄河开始变清了。

或许再过十几二十年,黄河就能甩掉黄的名头,恢复成她最古老的名称——大河。

临下马车的时候,冯汉卿又望了几眼沿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