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回 腹背受敌(十)(1 / 2)
面对默王国破釜沉舟、有去无回、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顿王国顿时陷入两难的决策中。
沿途的城市不断传来默王国先头部队已经到了那里、那里的情报,恍惚一夜之间就能抵达顿王国都城的假象,一时之间顿王国上下鸡飞狗跳,而明帝国报纸更是火上添油,不断报道那里又出现默王国军队的新闻,不信嘛,报纸上有图有真相,还有当事人的现场采访,信嘛,又与认知相违背,难道默王国都是天兵天将可以日行千里?云里雾里看落花,真实的战场情况无法判断,也就失去了快速反应的能力。
战场情况真真假假,需要各方面的情报加于佐证,说假嘛,默王国的主力部队还在千里之外,的的确确不真实,说真嘛,各地又实实在在出现了默王国的军队,出现在这些地方的默王国军队是事先潜伏进去的小部队,得到王向华的命令后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虚张声势,而明帝国媒体既没有夸大事实,也没有隐瞒事实,不但做到了“不偏不倚”,而且不带任何立场和评论,从新闻的角度无懈可击,关键是缺少了战场上最重要的情报---默王国军队的数量和装备,一句话,明帝国媒体公正的让你看到了想让你看到的东西,而你想要看的,不好意思,这个没有,是真的没有,至于你信不信没关系,反正绝大部分的人是信的。
摆在顿王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紧急从拜王国撤军,从而保证顿王国都城不会遭到默王国军队的进攻,甚至有机会消灭进入顿王国的默王国军队,只是这样一来,不但战略目的无法实现,前期的投入也会打水漂,损失不可谓小,这还不算无法接受,关键是暴露了战略意图,想要再次实施无异于痴人说梦,经过这次的战争,哪怕是拜王国再不重视军队建设,也不可能毫无防备,唯有另辟蹊径了。
二是以现有的兵力层层阻击,迟滞默王国军队的行动速度,同时加快对拜王国的进攻节奏,以快打慢,力争在默王国军队抵达顿王国都城前拿下拜王国,只要实现了这个目的,默王国就会变成师出无名,承受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顿王国大军的围剿,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这支进入顿王国的军队前途堪忧,但这样做有一个风险,而且是不能忽视的巨大风险,一旦短时间内不能拿下拜王国,顿王国将腹背受敌,到时候能不能将进攻拜王国的军队撤回来还不好说,最起码都城要遭到有史以来的攻击,就算守得住也会极大打击顿王国军队的士气,连自己的都城都受到了攻击,还有什么资格称霸北美大陆,何况出现意外怎么办?万一都城被默王国军队攻破怎么办?谁能承受这样的风险?
好难,真的好难,纵观人类的战争史,最为困难的不是背水一战,也不是弹尽粮绝,而是大战前的战略判断和决断,一旦判断失误,哪怕在战术上取得胜利,最后也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轻则割地赔款,重则亡国灭种,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顿国王与众大臣茫然无措,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分析到了,最可怕的情况也预见到了,就是无法下定决心,撤军心有不甘,放手一搏又没有必胜把握,最后只能将皮球踢给远在拜王国的谋士和国防大臣。
接到顿国王的命令,谋士与国防大臣彻夜难眠,他们想象过千万种可能出现的战场态势,唯一没有想到的地方就是默王国的进攻路线,千算万算算漏了大河,通过船运方式,不但避开了顿王国的沿途城市,绕过了顿王国重兵把守的要塞,对形同虚设的顿王国河防,毫不夸张的说,在默王国军队抵达顿王国都城前,不可能遭到有效的阻击。
“高,实在是高,默王国一定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否则不可能想出这样的进军方式。”国防大臣自言自语的说道。
“这是明摆着的事实,默王国请到了明帝国太平洋舰队的教官,虽然明面上只是训练部队,但在关系到王国生死存亡的大事,默王国不可能不请教官出谋献策,而华夏文明远超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其谋略并不是其他文明可以相提并论的,出人意料在情理之中。”
说到这里,谋士略为停了停继续道:“通过大河运兵,绕过我们顿王国的防御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更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日夜行军,同时通过大船的运力保证战时的损耗,包括粮食和装备,只是想不明白,默王国哪里来的这么多大船?”
听到这里,国防大臣接口道:“是啊,我们的情报人员一直都没有发现默王国在大规模造船,难道是明帝国提供的?”
谋士:“这个不可能,不是上明帝国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明帝国不会这样做,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一定是默王国在秘密造船,只是我们的情报人员没有发现罢了,很明显,我们的情报系统滞后于国力的发展,是时候加强情报系统建设了。”
国防大臣:“那是以后的事,当务之急是现在怎么办?是继续进攻还是撤兵,关系到我们顿王国的生死存亡,大王已经束手无策,从大王的命令可以看出,这个决策必须由我们来决定。”
谋士:“这是一个两难的决策,短时间内拿下拜王国没有十成把握,不,也许连五成把握都不到,不要被刚刚的胜利冲昏了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