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回 风云再起(七)(1 / 2)
指挥官在犹豫,强行进入没有这个胆量,就这样放弃数以千计的拜王国老百姓同样做不到,先不说如何向顿国王交代的问题,单单因为攻城死了那么多兄弟就无法平息官兵们的怒火,当然,在他的心里不认为一个小小的肥皂厂能够抵挡住几万大军的进攻。
无知真的可怕,以为人多就是天下无敌,如果武器装备在同一级别,也许人多占有更大的优势,就像顿王国,因为人多的原因,始终压着默王国一头,但真的打起来,鹿死谁手还难说。
武器装备出现断代,再加上华夏几千年淬炼出来的战略战术,岂是一群拿着大刀长矛的野蛮人可比的,看似无险可守,实际上处处设防严阵以待,明帝国管理人员首先建立了统一的指挥部,然后是两人一组,将一千多的青壮年组建成三个营十二个连队,每个营负责一个方向,指挥部还有一个机动连队,随时支援出现险情的方向。
这些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青壮年,让他们去冲锋陷阵纯粹是找死,但作为防守的辅助力量,其作用并不会比经过军事训练的军人差,当然咯,所指的】军人是没有经过太平洋舰队教官训练的各王国军人。
第一道防线由围墙、铁丝网和壕沟组成,壕沟里布满了陷阱,想要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貌似弱不禁风的铁丝网,没有特制的剪刀,想通过大刀将其砍断其难度不下于华夏的高考,无处着力充满倒刺,用力越猛反弹越快,不累死几个人算老天开眼,而且还要时刻承受明帝国管理人员热兵器的远程攻击,也许刚刚举起大刀就被一发子弹撂倒,砰地一声,脑袋像被铁锤砸碎的西瓜,红的白的洒满一地,就问你怕不怕。
冲破了铁丝网,迎接顿王国军队的是无尽的壕沟,这些壕沟宽三米,深两米,对绝大部分身高不超过一米五的顿王国军人来说,是一个无法避开的难堪场面,跳?开玩笑,怎么跳得不过去,下到壕沟又爬不上来,除非搭人墙,问题是壕沟里布满了陷阱,说不定为了躲开陷阱还会造成自相残杀呢。
好不容易越过壕沟,除了一条曲折的、仅能通过两人的小路,其他地方就是通往地狱的死门,不规则埋设的地雷足以让顿王国军队后悔来到人间。
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道火墙,火墙后面才是青壮年组成的防御部队,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年,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一组拿着盾牌负责掩护,另外一组拿着长矛负责攻击,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不需要什么战术,也没有时间演练战术,倒是两天的时间内将单一的动作练得滚瓜烂熟,一个负责捅一个负责挡,战场上,往往最简单的动作最有效。
对守住肥皂厂,明帝国管理人员有足够的自信,唯一的隐患是怕打起来武器弹药供应不上,好在太平洋舰队给了一个安心丸:一旦打起来,太平洋舰队将通过飞艇保证补给。
说实在的,双方不在同一个层面,顿王国单靠现在的五万军队,想要攻破肥皂厂的防御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果到时太平洋舰队特战队从空中实施打击,恐怕不用半个小时就可将来犯的顿王国军队打得怀疑人生,当然,太平洋舰队会不会出手没有人敢打保票。
也许有人会说,就这几个人,哪怕是拿着杀伤力极大的热兵器,也不可能抵挡住近五万人的进攻,就算是五万头猪也杀不过来也,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击败跟杀光完全是两回事,斗志和信心被击溃,再多的人也不过是行尸走肉,一支战败的军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在恢复信心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
在原时空就发过这样的战例,双方的武器装备相差无几,人数是一百多对五千,奇迹就发生在华夏的军人身上。
当时,华夏一支维和工兵部队,在非洲战乱区负责排雷,其位置隔开了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的地盘,起到了缓冲武装冲突的作用,维持着相对的和平。
反政府军一时毫无办法,这时候,与反政府军有利益瓜葛的搞屎棍给反政府军出谋献策,提出了驱赶平民冲击维和部队驻地的狠毒诡计,反政府武装欣然接受。
第二天,反政府武装驱赶差不多上万的平民向维和部队驻地冲来,反政府武装采取的策略就是不停的用手中的ak47自动步枪向跑在后面的平民射击,一边射击一边哈哈大笑,不断的有平民被打死,尖叫声、惨叫声此起披伏,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看了都要落泪,惨绝人寰的悲剧竟然在21世纪还在发生,反政府武装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在**自由的口号下胡作非为。
维和部队的驻地是不容许任何派别的人员进入的,但华夏的维和工兵眼见平民被屠杀,忍无可忍,无法再忍,毅然打开围栏,让正在受到攻击的平民进入驻地实施保护。
反政府武装看平民全部进入驻地后,派了一个代表过来交涉,遭到拒绝后向维和部队的驻地发起了攻击。
华夏维和工兵只有一个连132人,反政府武装共有5000多人,40比1,都没有重武器,反政府武装有十几辆皮卡,上面有机枪,怎么看都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手,反政府武装得意洋洋,一致认为10钟完全解决战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