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回 不战而屈人之兵(八)(1 / 2)
火光冲天,哭喊声、饶命声断断续续,整个庄园血流成河,天空被渲染得色彩斑斓,与周围的黑暗和寂静构成一幅诡异的画面,幸存者、亲历者每当想起当时的情景,无不感到毛骨悚然,就连马克多多在晚年时,几乎每天都会被噩梦惊醒,为当时的残酷无情深感自责。
当黎明的晨晖开始慢染大地之时,国防大臣整个家族变成了历史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失在后人的记忆中,直到几百年后,这场屠杀才被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重新揭露在世人面前,只不过因为时间的流逝,能够还原的历史真相都是支离破碎的,不及真实的十分之三,明帝国被后人指责冷血,以明帝国太平洋舰队当时的实力,足以阻止这场屠杀的发生,但明帝国太平洋舰队却置身事外,令人不解。
无奈之下,后来的华夏政府不得不将保存在华夏档案馆的原始文件向世界公开(主要的指责几乎都来自华夏内部),档案写得清清楚楚,太平洋舰队当时未能及时出手阻止这场屠杀,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情报的缺失,使得太平洋舰队错过了出手的关键时机。
说实在的,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无可指责,当时的世界遵循丛林法则,弱者被强者消灭天经地义,只不过文明发展的一定程度,人们看待历史又有不同的看法,后人一致认为,明帝国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非常接近现代文明,完善的福利制度和健全的法律制度超越了丛林法则,所到之处不应再发生惨绝人寰的人类悲剧。
太平洋舰队特战队员及时的离开,以及王景弘在北美大陆的神操作,令后人无可指责,最多是留下一声叹息和些许遗憾。
王景弘能够以后人的视觉对待现实,实在是高,完全超越了穿越本身,这点上连马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接到突击队完成所有任务的报告,联军上下一片欢腾,毫无疑问,森王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就看能不能在收尾阶段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第一缕的晨光从东方洒在森王国都城,从城墙上可以看到都城四周都是密密麻麻严阵以待的联军部队,他们默不作声的展开了进攻阵型,也许下一刻就会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森国王没了,国防大臣家族被连根拔起,整个森王国都城失去了指挥体系,各支部队的指挥官集中在城墙下的指挥部默不作声,每个人都心里明白,这个仗已经无法继续下去,只是考虑到自己的结局显得忐忑不安,没有人敢首先开口,谁都不想承担这个风险。
他们不是担心投降后联军会怎么样对他们,他们担心的是一旦第一个提出投降,首先要面对同僚们的愤怒,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有人是出于嫉妒,有人是出于新仇旧恨,有人也许没有真正的原因,往往第一个提出投降的人会被同僚生生撕碎。
不久,王向华派出一个参谋带着一封命令前往森王国都城,看到联军派出一个人只身前来,留在城墙上的将领立即带着一小队卫兵屁颠屁颠的跑到指挥部报告,语气中满满都是开心的样子,让在场的众指挥官感到异常诧异,不是应该惶恐不安吗?不是应该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吗?
这个将领此时的心情要有多好就有多好,在城墙上之时确实是诚惶诚恐坐立不安,他最担心的是联军一言不发立即攻城,守,守不住,战?拿什么战,刀枪无眼,到时候怎么死的恐怕都不知道,现在好了,联军只是派了一个人前来,肯定不会再攻城,除非那些打仗不行、争功第一的指挥官不识时务,否则便是无血开城。
将领:“报告指挥官,联军派了个代表前来,是不是打开城门请他进来?”
按照以往的惯例,交战的对方派出代表来到城下是不可能开城让他进来的,最多也就是放下吊篮,双方对峙不下打开城门就是作死,但这个将领心里明白,既然打不下去了,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打开城门让代表进来,到时候可以向联军邀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向众指挥官表明部队的态度,多多少少带有胁迫的意思---打开城门你们还是指挥官,要是不开城门,你们还是不是指挥官就难说了。
这个将领很聪明,这样的语气众指挥官哪里听不出来,看到将领身后杀气腾腾的卫兵,众指挥官无奈点头同意,自己的亲兵全都不知死到哪里去了,现实面前只能低头。
其实这些指挥官的亲兵本来守在指挥部外面,听到这个将领一路跑一路喊:“联军派代表来了”,再加上城墙上其他官兵一个个不看城外,全部紧紧盯着指挥部,哪里还敢炸毛,一个个如同温顺的小猫快速的闪在旁边乘凉去了。
代表走着走着就看到城门大开,一个人快速的跑到面前:“报告,我是负责这个城门的将领,在我强烈的建议下,特意打开城门迎接将军的到来。”
这个将领不但聪明,而且还深深懂得彩虹屁的妙用,这个参谋不过是一个校官,听到对方称呼自己为将军,心里那个滋味比冬天在被窝里偷偷吃冰淇淋还要幸福。
参谋:“不错,你立了大功,我一定会向联军汇报。”
在这个将领的陪同下,参谋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