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回 斩首行动(九)(1 / 2)

加入书签

客家围屋,又被称为围村、围村屋、围屋村、土围、水围、围堡、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

客家围屋大多以围字命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围屋(围村)的类型主要有围楼、围寨、围龙屋、四角楼等,在形式上主要有方形围屋、半圆形围屋、圆形围屋。

围屋(围村)始建于唐宋,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华夏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关,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广西的贺州、玉林等地及国内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华夏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发展璀璨夺目,从寻常百姓家到王公府邸,建筑艺术发展到了极致。

其中的推动者是那些隐藏在中国各地的民间工匠,正是他们的智慧和技艺传承让华夏的古建筑艺术发扬光大。

客家民居,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建筑,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或独家小院,或豪华大宅,坐落在田间、山川,客家人讲究风水伦理,选择住宅的位置极为严谨,背山面水,坐**南是其不二之选。

门缝刚够一个人侧身进去,就见小组长一个闪身进去了,跟着,五名手持弩箭的突击队员鱼贯而入,进去后各自占据大厅的四个角,警惕的注视着前面的房间,接着是负责警戒的四名突击队员,最后才是负责灌油的两名突击队员,这两名突击队员进去后立即将大门关上,并且将门栓推回去,然后站在大门的两边负责警戒。

这是一座标准的临街商业建筑,进入大门是一个营业大厅,摆放着众多的日用品,为数不多的精美日用品,全部出自明帝国海外省和阿鲁多多地方政府,大厅后面是六间住房,分别住着主人一家,住房后面才是厨房,厕所(得益于太平洋舰队带来的先进卫生理念),杂物房以及一间下人住的小房间。

事先的情报得知,这家主人是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商人,为人忠厚老实,做生意从不坑蒙拐骗,用明帝国的话说,属于团结的对象。

这家主人有一个老婆一个小妾,生有两儿一女,上面还有父母,六间住房仅仅能满足一家人的住宿,再增加人口就得考虑扩建了。

房屋后面是菜地,属于某个贵族的资产,商人曾经与贵族商议购买紧挨着房子的一块菜地,开始因为森王国都城的商业刚起步,地价太低贵族不舍得卖,等到商业繁荣后地价翻了几翻,使得房主犹豫不决,买,实在是太贵了,不买嘛,两个儿子等着成家,只能拼了命赚钱。

联军发出最后通牒后,曾经有朋友劝他把家迁往阿鲁多多地方政府,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一是阿鲁多多地方政府虽然繁华但竞争非常激烈,怕自己适应不了,二是舍不得好不容易积累的财产,抱着侥幸心理,今天晚上全家人都不敢入睡,全部集中在主房内,唯一能做的除了告诫家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得出声,就剩下静静的等待天亮。

人在突发事件面前往往失态,不是拼命逃跑就是大喊大叫,能够做到静观其变的除了经过强化训练的人,还有就是事前得到某些暗示的人,这个老板属于后一种,有一个经常去明帝国海外省做买卖的朋友,在离开森王国都城时给他的忠告。

小组长打了一个手势,意思是一分钟后行动,按照作战计划,两个队员摸向后面,目的是控制下人,剩下的八个人分别来到六间主人房门外静听,只见队员拿出一个类似放大版的听诊器放在门上静听。

这是由太平洋舰队提供的窃听器,虽然做不到原时空的距离和精度,但窃听房间内有没有人还是可以的,除非房间内的人屏住呼吸,十秒钟之后,队员表示其中的五间房没有人,为了防止意外,五间无人的房间外还是留下了一个队员,剩下的两名队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准备突袭主人房。

一分钟很快过去,只见小组长一个行动的手势,队员分别从腰间抽出长刀,慢慢挪开了各自的房门,下人房里的工人倒是睡得心安理得,两个突击队员不费吹灰之力将其控制,另外五间主人房没人,进入房间的突击队员迅速退了出来,唯一的意外是主人住的大房子。

房门一打开,小组长发现房间里的老少八人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嘴巴,惊恐的瞪大眼睛看着他们,这种情况大出突击队意料,演练时没有这种情况下的预案,非常考验小组长的应变能力。

这样的情形在明帝国特种部队的训练中同样没有预案,在特种部队教官眼里,出现这种情况怎么样处理都有道理,只要不影响计划的实施都可以,其实特战队员心知肚明,出现这种情况的第一反应是全部射杀,不会有人犹豫一秒钟,最多是事后找个借口糊弄过去,只要死的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没有人会深究。

突击队虽然愚昧无知残忍好杀,但他们更多的是僵硬执行任务,遇到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