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回 针锋相对(1 / 2)
王景弘率领太平洋舰队主力穿过沙漠,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草原和农田,牛羊成群,小麦金黄,微风吹过,一股草原与田园特有的味道扑鼻而来,令人赏心悦目,好一幅田园风景,对常年征战的官兵们,特感写意和温馨。
不久,他们来到第一个部落,这个部落是圳芳省原住民的死敌,他们之间有难以化解的仇恨(太平洋舰队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他们的仇恨),在部落边缘,正在劳作的族民看到死敌作为带路党,带领一支纪律严明全副武装的军队向着部落而来,吃惊之余立即报警。
在他们的心目中,逃到沙漠对面的部落就是丧家之犬,要不得隔了一个沙漠早就被他们灭了,没想到这个丧家之犬不知从哪里找到一支军队,杀气腾腾奔部落而来,这是一个大事件,部落不提前做好准备恐怕要吃亏,看这支部队的规模,从头望不到尾,好可怕。
发现这些劳作的族民惊慌的大呼小叫,并且拼命的往部落跑,王景弘没有阻止,指挥部成员也不为意,虽然他们不清楚王景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们清楚,葫芦里肯定不会是好药。
在抵达这个部落前,侦察兵已经将这个部落的情况详细报告给了指挥部,这个部落有九万多人,属于一个中等规模的部落,科技低下,几乎没有什么手工业,农牧业得益于肥沃的土地和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基本上做到了衣食无忧。
这个部落民风彪悍,好勇斗狠,周围其他比他们还大的部落,轻易不敢惹他们,虽然没有正式的军队,但长期处在与其他部落的战争中,年轻人基本上不从事生产,掠夺其他部落的财富是他们的日常,养出了一股目中无人的傲气。
对这样一个部落,将他们全部纳入明帝国,就是为明帝国留下一颗毒瘤,就是为明帝国留下一个定时炸弹,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在明帝国的军队里,更不可能发生在王景弘率领的太平洋舰队里。
消灭这个部落有无数种方法,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这个部落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组织力量,主动向太平洋舰队发起进攻,这样一来,在法理上,在道德上无懈可击。
部队按照正常的节奏前进,当看到劳作的族民跑去报警,向导心里紧张,几次想开口提醒,回头一看,上万人的部队除了整齐的脚步声,没有人发出哪怕是一点点的声音,一股杀气喷薄而出,吓得向导将到了嘴边的话,硬是咽了回去。
出发前,向导对太平洋舰队和明帝国不是很了解,只是感觉明帝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太平洋舰队是一支无敌的军队,现在,从行军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更加无法理解,明知道敌情就在前面,但没有一个人紧张,更没有人大呼小叫,在向导们的认知里,世界上就没有这样的军队。
继续前进了二个小时左右,只见前面烟尘大作,继而是遮天蔽日,恍惚一片黑云向太平洋舰队压了过来,这个时候,侦察兵传回情报———大概有三千骑兵,两万步兵从正面向太平洋舰队压了过来,距离约三公里,按现在的速度,约半个小时后将与太平洋舰队迎头相撞,这些部落战士虽然没有什么战术,但他们奇兵与步兵的配合还是可圈可点,不像有些部落,因为常年没有战争,一旦战争爆发,骑兵与步兵立马脱节,从这点上看,这个部落的军事水平,接近奥斯曼帝国。
战斗在即,只见王景弘手一挥,部队立即从行军状态转到战斗状态,队伍迅速展开,首先是在队伍的正面布置了一公里宽的铁丝网,这是野外遭遇敌人时,防御骑兵冲击的最有效办法,临时挖战壕只有面对同样是热兵器军队时最基本的战术,为的是防炮击,现在面对的只是一支准军事的冷兵器军队,没必要多此一举。
这样的战术在训练时,不知演练过多少回,每个单位都知道自己应做什么,炮兵以最快的速度建立炮击阵地,准备迂回包抄的部队在铁丝网的两边做好了突击的准备,而空军部队同样做好了实施空中打击的准备,现在是部落主动进攻,空军部队还不能提前行动,否则将敌人吓跑就实现不了战略目的,按照指挥部制定的战术,这次战役要尽可能多的消灭敌人,当然,这个敌人是指这些部落战士,至于平民不在此列。
按照作战条例,在野外,部队从行军状态转到战斗状态的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看到部队从行军状态转到战斗状态的过程井然有序,整个过程刚好九分钟,指挥部成员心里甚慰,而向导们差点惊掉眼珠子。
现在的飞艇速度肯定追不上骑兵,勉勉强强达到每小时二十公里,比人跑步慢,但可以追上,他们的任务就是对那些逃跑的部落士兵实施最后一击,彻底消灭部落的有生力量。
步兵的追加只能追上落后的逃兵,而战车在田野里同样难以发挥出应有的速度,倒是炮兵,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远程打击作用,战斗打响后,侦察兵就变成了炮兵观察员,他们将不断指引炮兵的炮击,整套战术严丝合缝,一旦实施,除了举手投降,能够逃脱打击的恐怕少之又少,问题是,这些部落的娇兵悍将会投降吗?遭到当头棒喝一下子被打蒙,只要有人逃跑,恐怕所有人都没有时间考虑投降的问题,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