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太平洋篇_第二回 太平洋,我来了!(1 / 2)
张欣什么人?明帝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从王景弘的一句话里,立即省悟到问题的严重性与问题的根本所在。
张欣:“亲,你的意思是太平洋周边没有消费能力?”
王景弘:“我是这样认为的,与欧洲大陆不同,欧洲大陆与我们明帝国一直有贸易往来,上可以前朔到秦汉时期,下就是现在的明帝国,我们对欧洲大陆起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太平洋地区不一样,没有任何的基本信息,我们对其一无所知。”
张欣点头同意。
王景弘:“我们明帝国这几年的科技与经济突飞猛进,这才有了探索太平洋的可能,探索未知是人类永恒的梦想,如果太平洋彼岸有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应该一早就跟我们联系上了,但是没有,只能说明一点,如果太平洋彼岸真的存在一个强大的帝国,那么他的科技水平和经济规模也是远远不如我们明帝国,我甚至怀疑没有。”
张欣:“有道理,环境和人口是制约人类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我想,现在改变目标还来得及,亲,有什么建议?是不是减少商团的规模?”
王景弘:“减少商团的规模是一个办法,但不是根本,我建议商团将准备的物资换成工程机械和建筑材料,业务人员换成工程技术人员,商船规模不变,将贸易变成建设。”
张欣思考了一会:“其实你一早就知道这个结果是吗?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地方官员随太平洋舰队出征。”
王景弘没有丝毫的掩饰:“是的,我的计划就是在适合的地方建立地方政府,至于商业方面,一直没有放在心里,刚才不知为何突然想起,发现还真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能因为远征,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样就本末倒置了,远征变得毫无意义。”
张欣:“我明天让商团重新调整计划,具体的出征时间定了没有?”
王景弘:“具体时间还没定,现在等运输舰,估计还要三个月左右。”
张欣:“应该来得及,准备的物资可以运往欧洲,关键要组织和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还要招聘一批熟练工人。”
王景弘点头赞同:“多招聘农业工人,畜牧业工人,建筑工人和矿山工人。”
张欣露出惊讶的表情:“你的意思是,商船回程的时候,全部运送农产品和矿产品?”
王景弘:“不错,第一批运送的应该是野生动物居多,农产品和矿产品需要时间。”
张欣故作毫不在意的随便道:“也不知道太平洋周边有什么矿产品?”
王景弘没有细想随口道:“铁矿石。”
说完立即后悔,刚刚才说对太平洋的认识一片空白,现在突然冒出铁矿石,这个谎怎么圆?一时愣在当场冷汗直冒。
看到王景弘的囧样,张欣不为己甚,她知道王景弘有难言之隐,遂开口道:“不会又是在书上看到的吧?”
王景弘赶紧接过话题:“对对对,就是在书上看到的,只是忘了是那本书。”
说完两人会心一笑,意思是你懂的。
第二天,张欣召集商团高层开会,重新调整了随军远征的目标,将重点从贸易方面转到建设方面。
这个目标的调整,明帝国是鸡飞狗跳,物资还好点,运到欧洲就是,但工程技术人员不好找啊,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工程技术人员属于社会紧缺人才,不是你想招就可以招到的,最后各大小公司实在无招,只好将问题反映到内阁和太平洋舰队指挥部,要求推迟启航日期,他们将招聘的目标放到应届毕业生上。
经过研究,内阁与王景弘一致同意将启航日期推到八月一日,各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要在七月份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参加远征的应届毕业生处理出征前的相关事务,这时代的学校还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能够参与理论研究的属于凤毛麟角。
工程技术人员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熟练工同样令这些公司老板头疼,能找到的熟练工渺渺无几,没办法,只好招聘新手进行培训,好在还有差不多半年时间。
招工,招工,招熟练工,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成为一时风景。
旅游部门,移民部门也没有闲着,他们在着手跟进,大规模的移民目前还不现实,对太平洋周边是一抹黑,但不预先准备到时一定焦头烂额。
旅游部门的规划相对可行,他们将目标定在游船一个月能够到达的地方,再远就力有不逮,只能期盼飞机的出现,反正科院的科学家已经描绘了未来的愿景,飞机的速度比之轮船起码快了十倍,一日千里?开什么玩笑,一小时还差不多,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了第一次远征的蝴蝶效应,这次远征令无数的青年热血沸腾,报名参加的人是络绎不绝,可惜符合要求的人少之又少,被淘汰下来的年轻人,一个个唉声叹气,抱怨世道不公。
出现这样的状况,马和以帝都大学校长的名义,在大明时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阐明了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