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回 回到本土(1 / 2)

加入书签

从明帝国的整体利益考虑,运河还是不开为好,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海外省发现现在的环境更有利经济平稳发展,从此再没有人提出开运河之议。

告别了各海外省,联合舰队到达南海,从意大利启航,越靠近明帝国,海上的各类运输船越多,从出征到现在也就仅仅过去四年多,联合远征军发现舰队开始落后了,不管是动力,速度,还是吨位,全方位被商船碾压,天,这发展速度也太逆天了吧。

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因为商船太多,航速不得不慢下来,让联合远征军官兵们实在难以忍受,到了南海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慢,什么才是真正的难以忍受,用联合舰队官兵们的话说:慢得直让人掉眼泪。

不是战时,军舰也没有特权,必须接受海警的指挥,现在的明帝国,经济发展放到了第一位,海警接到的命令是商船优先。

联合舰队只能走走停停,跟蜗牛有的一比,开始时官兵们怨言四起,莫臣的一句话把这些骄兵悍将怼得毫无脾气,乖乖的静下来看风景。

莫臣:“哼什么,叫什么,我们军人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现在的一切,不就是为了现在的景象嘛。”

是啊,明帝国军人为什么要下西洋?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维护海上的和平,还不是为了千帆竞渡?要是整个大海空荡荡的,那维护海上的航行安全还有什么意义?

想通了这个道理,官兵们再无怨言,静下心来再一看,川流不息的商船不再令人讨厌,反而是另一类风景,海上塞船可不是谁都能够亲历的场景,回到家乡有得一吹。

到了晚上,南海上的岛屿灯火辉煌,远看就像一颗颗明珠交映生辉,看得官兵们瞠目结舌,出征的时候,这些岛屿上基本上没有人居住,短短的四年多变得绚丽多彩,虽然从收音机里知道明帝国在大力开发南海的岛屿,只是没有想到变化如此巨大,大到官兵们怀疑人生,基建狂魔真不是吹出来的。

这些岛屿的开发得益于电力的发展,有了电,很多以前无法想象之事变得无足轻重,这些岛屿上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但作为旅游资源却是极为丰富,各个旅游公司奇招迭出,只要不违反法律的他们都敢做,争奇斗艳,吸引了无数的家庭前来旅游度假,一时洛阳纸贵一票难求。

联合舰队第一次远征凯旋时,一路上受到来往商船的欢呼和致敬,极尽荣耀,随着军舰和运输舰在海上日益频繁,商人们是见怪不怪,再也没有第一次远征的隆重,令军方颇有微词,最后还是王景弘出来做工作才平息了军方的抱怨。

王景弘在军方享有崇高的威信,同时又手握重兵,由他出来做思想工作事半功倍。

王景弘:“人民群众现在的表现才是一个国家和平稳定应有的现象,也是一支无敌雄狮应有的风范,军民鱼水情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这种相亲无间,见面像邻居一样友善,见面像老朋友一样无拘无促就是军民鱼水情的最好表现,如果人民群众像看待神仙一样对待军队,不说这支军队的建设是不是失败的,起码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一席话,说得那些满怀抱怨的军队高层无地自容。

联合舰队就这样悠悠荡荡的通过福建,不日到达渤海湾,到天津港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整座城市华灯初上,从远处看去,不断变幻的霓虹灯广告,将城市映照得光彩迷离,美轮美奂恍若仙境。

俗语说,十年江湖少年老,可这才四年多一点就变得如此的陌生,这还是出征时的天津吗?天津这样,那京城是什么样?没有人能够想象出。

联合远征军的官兵一脸茫然一脸懵逼,而随联合远征军一起到明帝国工作的学者,留学生,家属则是全体石化,他们曾经想过明帝国的繁荣,曾经想过明帝国的富裕,但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城市可以是这样的流光溢彩,是这样的不可思议。

黑夜给了他们蓝色的眼睛,不用寻找,他们实实在在看到了不夜城。

今天带队到天津港迎接联合远征军的是副相和参谋总部主官,以及天津的地方官和学校的学生们,这些是有组织的欢迎队伍,更加庞大的是下班以后的吃瓜群众,这么过瘾的场合,怎么能够少了这些不怕事大的路人甲,事后有得吹不是。

欢迎仪式简单明了,奏国歌,升国旗,致欢迎词,得到副相的批准,黄雁指挥联合远征军次序登岸,随后,黄雁跑步向副相和参谋总部主官报告,仪式结束。

踏上码头,洋人们发现天津港纤尘不染,不是一般的干净整洁,码头很大一望无边,可以看出,比欧洲的很多城市都大。

联合远征军登岸的码头属于军港,与民用码头连成一片,一道围墙将之隔开,开始的时候,军港比民用码头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海上运输越来越繁忙,民用码头不得不进行了三次扩建,到现在是军港的十几倍,,没办法,物资太多,不管是运往海外的物资还是运往内陆的物资,漫山遍野数不胜数,因此,大型的仓储一间接着一间,不断向外围扩展便成了现在的规模,这还不是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