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回 求婚(五)(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九十六回求婚(五)

马车上张强问王景弘:“外面关于求婚的传闻是不是真的?”

王景弘:“回先生,那些传闻基本上是真的,目的是向市民传递一个信息,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其他都是次要的,婚姻不能违背两个当事人的意愿。”

张强:“这个恐怕与风俗不合啊,有没有想过这样一来,可能遭到传统势力的围攻。”

王景弘:“想过,我们就是要向传统势力挑战,那种盲婚哑嫁造成的婚姻悲剧数不胜数,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观念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将阻碍社会前进,悲剧不应该再发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就是为了惊醒世人。”

张欣妈:“老头子你担心什么,看看市民对梁祝戏剧的反应就知道这是民心所向。”

张强看了张欣一眼:“也是,传统的婚姻观念要不得。”

看得出张强心里有顾虑,而未来丈母娘已经认定这个乘龙快婿,恨不得现在就让他们完婚,总之是怎么看怎么喜欢这个女婿,不管王景弘怎么做都认为是对的。

这时候,小屁孩不失时机的来了一个补刀:“叔叔,你快点娶我妈妈吧,我好想有个爸爸。”

轰的一声,众人笑得前仰后翻,笑得王景弘无地自容,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不一会到了帝国剧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包厢,这是整个剧院最佳观赏表演的八个包厢之一,另外七个包厢明成祖朱棣占了三个,阁相要了一个,京城音乐学院的老师占了两个,还有一个给了秦归,其他内阁成员只能是次一等的包厢。

皇上与阁相占有最好的包厢理所当然,而京城音乐学院的老师能够占有两席之地是因为编剧、总导演冷谦的要求,对整个演出作出最中肯的评估,秦归是仅次于国家投资的第二大股东,而王景弘是梁祝的原创,别人无话可说,当晚的演出马和没来,孤家寡人一个,后世对戏剧梁祝早就滚瓜烂熟,他不认为这时代的演出水平能够超越后世,能够引起社会的巨大轰动是因为这时代的文艺节目实在太少的原因,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梁祝的演出,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错得离谱,错得几乎无脸见人。

一开始王景弘只是给了冷谦整个戏剧的结构和故事概况,还有就是后世越剧的片段,对于一个音乐上的天才(白痴)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难能可贵,没有张冠李戴绝对是人品爆发,冷谦拿到这些虽然不是特别的满意,但也没办法,日缠夜缠,最多是榨出几首来自现代的歌曲,梁祝,仅此而已。

反复听了片段,冷谦发现词曲虽然非常优美,但总感到缺少了一点什么,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消灭陈祖义海盗集团的战役打响,才从中悟出原因,此时的明帝国刚刚从支离破碎的战乱中实现统一,百废待兴,内忧解除外患仍在,这时候国家和人民大众最需要的不是喃喃细语,而是阳刚之气。

找到了原因,冷谦尝试将北方戏剧的唱腔、表演形式与越剧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戏种,这种融合南北不同戏剧的表演形式后世不知有没有人尝试过,起码没有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当王景弘第一次看到这种表演形式的时候,惊得嘴巴可以塞进一个铅球,对冷谦佩服得唱起了“征服”。

大咖就大咖,你不得不服,他不是越剧,也不是京剧,完全脱离了地方戏的范畴,冷谦将这种表演形式称之为华剧,随着众多艺术家的不断完善,华剧最后一步步发展成为了国戏,辉煌一直延续到未来。

马和在音乐上的造诣相当深厚,要不然也不敢担任京城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他不像王景弘只是觉得好听好看,他总是以戏剧内在的核心来看这些表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梁祝的演出后,把马和震得灵魂出窍,狂吐一地老血。

这也太猛了吧,是怎么样做到的?整部戏里既有越剧的婉转缠绵,又有北方戏的刀马旦和武净角色,唱腔还包含了秦腔的苍凉韵味,同时穿插有话剧磁性般的对白,马和想,这个一定是从王景弘磁性的声音里得到的灵感,至于其中还有一种似歌剧又不像歌剧的唱腔,是不是来从王景弘五音不全的歌声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冷谦绝对是音乐史上难得的天才,创历史先河,开了音乐剧的先端,这种形式的戏剧完全脱离传统戏剧的概念,马和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为好,一个字:服。两个字:佩服,三个字:唱征服!

当天的演出非常成功,整场演出如梦似幻**迭起,观众在同情、悲愤中几乎流干了眼泪,就在观众忍无可忍,实在无法再忍,准备拍案而起之时,一出化蝶犹如神来之笔,将观众的情绪引到破涕为笑,圆满,演员与剧组谢幕时候得到的掌声,持续了足足十几分钟就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王景弘在这场演出中最大的收获不是对剧情的享受,而是身上多了无数的掐痕,张欣在剧情发展到感同身受的时候,强忍着没有哭出来,除了不断流泪之外,剩下就是不停的掐王景弘,拼命的掐,拼命的掐,恨不得将王景弘身上的肉全部掐下来,不知道的人一定会以为两个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王景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