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十二回 秉烛长谈(2 / 3)

加入书签

队指挥部各路专家云集,有部分朝廷官员和军队高级指挥官也不请自来,列席观摩,这时代的人对新的事物还是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没有明末时的保守和抗拒。

首先是郑和对热气球的原理进行讲解,只见郑和在一块板上(书写的木板,笔用碳墨),画了一个孔明灯:“各位,孔明灯相信大家都认识吧,但有没有人想过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天空,我想也许有,但肯定没有深入去研究,否则也不会过了几百年还停留在当初的地步,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空气经过加热产生膨胀,从而产生了上升的动力,我们或者可以将这种原理叫做空气动力学,都明白吗?”

下面一个大概50来岁,名叫钱伟的工匠举手:“郑督,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但不知道有什么用?”

郑和:“好,问到关键的点上了,你们想啊,如果气球足够大(我们把孔明灯换成一个下面开口的球),加热的空气足够多,是不是可以把一些物体带上天空,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

钱伟,江苏无锡人氏,自小对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长大后无意仕途,在整个家族以及整个明帝国独树一帜,与传统的开疆扩土出将入相的文化格格不入,一直致力于对各种工具、器械进行改革创新,成绩斐然,是当代明帝国的科技大咖,备受朝野尊重,今年刚刚踏入40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只是长得有点显老,也许是不太注重修饰的原因吧。

20年来,钱伟感觉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向他不断召唤,那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世界,在一片朦胧之中若隐若现,可惜总是在临门一脚差那么一点点,始终无法破门而进,因为他找不到那扇门,时常痛苦不己,就在刚才,郑和对热气球原理的解释,一下子打开了困扰钱伟20年的科学大门,只见眼前一片开朗,整个人如同打了鸡血兴奋不己,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郑督,按你说的原理,利用通过空气的膨胀,通过改变不同的方向,是不是可以推动任何物体?”

听到钱伟的提问,王景弘与郑和愣在当场,这谁呀,太猛了吧,只是刚刚接触到热气球,就联想到了蒸汽机,这蝴蝶效应也太快了一点,两人从内心感觉到有点把控不住,牛人,绝对是牛人。

郑和:“理论上是这样,但要怎么样实现,还得各位大神努力,比如这个热气球,球体应该多大,用什么材料才能承受高温和压力,燃烧的热力应该多少等等,都要各位在实验中不断改进,最后完成产品,同时完善这些科学理论。”

看下面的工匠们跃跃欲试,王景弘开口道:“具体的措施就不在这里讨论了,会后研制热气球的工作就由郑督负责,下面由我讲讲通信编码的问题,我们现在的通信系统只能表达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对于一些复杂的情报和命令无能为力,只能通过人员进行传达,在陆地还相对好点,可以通过骑马或者跑步接力的形式完成,但在海上就有点抓狂,因此推出一个新的通信系统有迫切的需求,昨晚我与郑督经过讨论,提出了一个思路,希望各位大神看看可不可行。”

说完在板上写出了一组0到9的三位编码(这时候的阿拉伯数字已经传入华夏,只是还没有大规模运用):“各位请看,这些编码都是0到9的组合,也就是说我们的通讯兵只要学会0到9的表达方法就行,不需要了解信息的内容,你们怎么看?”

下面一个通讯官员首先提出自己的疑问:“靠这些数字怎么传达信息?”

王景弘没有直接回答,因为他看到下面有一个人通讯兵跃跃欲试,王景弘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使得他有勇气站了起来:“我想是不是每个编码代表一个字,在需要传递的信息上填上编码,然后发送出去,接收到编码后,在下面填上编码对应的字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

郑和一听直接鼓掌:“正确,完全正确,这样一来,再复杂的信息都可以传递。”

通信官员:“这样一来是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问题,但敌人也能够接收到这些信息呀。”

王景弘:“这个很容易解决,可以通过密码的方式,什么叫密码,只有我们知道的编码就叫密码,可以经常更换。”

一个算学家:“三位编码可以表达1000个字,我想应该足够了,如果不够,可以变成四位编码。”

算学家,李洪,河南人氏,今年36岁,对算学有非常深的造诣,明帝国很多大型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提供理论支持。

钱伟与李洪经过刻苦努力,一个在力学方面,一个在通信与数学方面成为科学大神,最后分别出任明帝国科学院的首任正副院长,后世很多计量单位和科学定律也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

会议最后决定热气球由郑和与钱伟负责研制,通信编码由王景弘与李洪负责研制,王景弘要求在10天内完成,一场科技攻关战役正式展开……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