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计划得提前了【求订阅】(3 / 4)
体量,而失去了进一步延展的空间。 其次,漫威电影宇宙有着极其严格的品控,生产出了近似的但却能够保证在水准线之上的电影。 从2014年的《蚁人》之后,这一趋势就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了在《雷神3》和重启的《蜘蛛侠》中两位主角都被质疑“如果失去了装备就失去了力量,那么就一文不值”这样的雷同台词。 如今观众已经很难记住每一部漫威电影的导演都是谁。 《雷神3》的维迪提、《惊奇队长》的安娜和瑞安似乎都没有在观众心目中建立太多的认知度。 就连要冲击《黑豹》的瑞恩勒也很难说能够以此建立自己的品牌认知。 他们所享有的待遇与《变形金刚》的迈克尔,凭借《007》成名的萨姆也是天差地别。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那就是流水线的问题。 说到流水线,就不得不提一个制度。 制片人制度。 毫不客气的说,漫威发展到如今,就是制片人中心制发展到极致的产物。 从《雷神》开始,漫威电影宇宙的掌舵人有且只有一位,那就是如今的漫威影业总裁凯文。 他为所有的电影制定大致情节以及风格,并且寻找适合的导演。 例如《奇异博士》中模彷《盗梦空间》的视觉效果,就是费奇主导之下的产物。 第三,漫威电影宇宙还强调每一个单体英雄人物的人设。 在此,一个最好的对比即是漫威的老对手DC。 2016年继《超人:钢铁之躯》之后,DC推出了《蝙蝠侠大战超人》,以期用两个超级英雄明星来迅速笼络观众。 然而,在没有明确铺垫两个角色的基础之上,这部在开发时就强调戏剧和冲突的电影,只惹来大部分观众对于剧情的反感的吐槽。 相比之下,漫威电影宇宙却是将塑造人物放在第一位。 这当中固然有一定的外部因素,在2008年漫威最受欢迎的英雄,包括蜘蛛侠、X战警、绿巨人,都不在漫威自己手中,他们需要告诉观众钢铁侠、雷神到底都是谁。 但反过来,确立了一个具有魅力的超级英雄形象,就如同确立了一个新时代的偶像,能够源源不断地将粉丝纳入其中。 正因为漫威电影宇宙与传统意义上的超级大片系列存在着以上诸多的差异,在商业产品的层面上,漫威电影宇宙与超级大片系列已然完全不同,因此也只有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机制,才能保证一个电影宇宙的正常运转。 所以, 这就是陆晨和国内五大暂时还没谈拢的原因。 倒不是他们都想当掌舵人。 而是其中的利益分配。 至于掌舵人问题,很简单。 肯定是陆晨来! 这也算是陆晨给自己拍完《侏罗纪公园2》之后,找的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了。 退休倒不至于。 但是换个工作还是没问题的。 其实,按照陆晨之前的想法,等《侏罗纪公园2》结束之后,他们就启动这个项目。 不过, 谁也没想到。 国内五大那边会先提出合作的想法,这让陆晨还挺意外的。 当然。 能合作肯定是最好的,其他的先不说,光是资源配置之类的整合,就能省下好一大比。 而且,电影宇宙和超级ip系列,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电影宇宙包含了好几个ip呢!其中还不乏很多的超级ip。 而且相比起超级大片系列,电影宇宙还拥有更长的生命力。 漫威就是最好的例子。 21部电影之后,依然能够迎来《复仇者联盟4》这样一个票房高峰。 而传统的超级大片系列,一般到了五部左右,就会出现颓势。 此外,漫威电影宇宙的票房表现也更加稳定。 即使不算几部复仇者联盟系列,剩下的电影平均全球票房也达到了8亿丑元。 换算成华币,平均每部接近56亿。 想想有多吓人。 如今。 整个华语影坛,除了他们嘉星传媒旗下的导演之外,有几位能够凭借一部作品就能拿到50亿以上票房的? 这个票房数据也是大部分超级大片系列所无法企及的数字。 漫威电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