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根深蒂固的想法逐渐变化(1 / 2)
第四百二十一章根深蒂固的想法逐渐变化
京都大学校长办公室内。
林校长和一众校领导,还有,在场的许多历史学的专家学者们都一脸严肃的听着韩立的话。
虽然他们的心里面有万般的诱惑,以及他们的心里面已经有很多想要反驳的点。
但是如果现在反驳也未免太早了,毕竟对方还没有把自己的论点给说完,还是等对方说完自己的论点之后,他们再主动的提出疑问,这样也就能够说的过去了。
所以这时候他们保持沉默,冷静的听着对方的继续分析。
如果对方分析的有道理,那么就且听之,但如果对方说的没有道理,那么它们就会第一时间进行反驳。
毕竟有的事情,并不是一个孩子就能够说得清楚的,尤其是四大名著这样的文学巨作,他们肯定要遵循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听一个孩子的话。
看着众人脸上仍然有不服的表情,韩立继续说道:“我们再来说说红楼梦的另外一个名字吧,另外一个名字名字叫《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
石头记,是作者把自己比如成石头而记录的故事。
描写了这样一件事情: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
众人听到这番话之后,略有所思的点点头,虽然不知道韩立接下来要表达些什么,但是他们对于红楼梦以及石头记都已经背的是滚瓜烂熟了,所以他们自然是知道有这一句话的。
只是他们觉得这一句话并不重要,所以他们就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毕竟红楼梦那次的言论还有很多,如果每一句都是重要的话,那么他们背下来也会费很大的力气。
所以研究红楼梦主要研究个大概的轮廓就好了,不要费尽力气把整本红楼梦都研究透彻。
韩立继续分析道:“半生、半世在词典中是个同义词。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写的是他从1906年出生到1959年出狱的这段时间,前后五十三年。
那作者所云的“半世”是多大呢?”
说到这个多大的时候,韩立突然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扫向众人。
众人听到话,心里面总是痒痒的,他们想要快一点,知道后面韩立的分析。
原本他们是不相信韩立的,不过他们发现,经过了对方锲而不舍的分析之后,他们居然真的就相信了韩立。
至少他们不像之前那样听不进去了,这时候,他们已经能够听得进去韩立的分析,甚至是有点期待对方能够继续分析下去。
没有等对方继续询问,韩立就没有继续卖关子,他开口道:“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小说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根据小说中有很明确的说法。
王夫人:“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
“曹雪芹开始写书要在二十几岁,正是弱冠之年刚刚踏入社会憧憬未来的年龄,哪来的“一生惭恨”?”
众人听到这句话之后,心里不由为之一惊。
按照韩立说的确实也没有错,曹雪芹那个时候才20多岁,要知道,20多岁的年纪,可是一个开始憧憬未来的年纪,怎么这时候会产生一种一生剑恨的情绪呢??
显然,这很不符合逻辑。
当然也有天生早熟类型的,但是,很显然,根据他们对于曹雪芹的认识来看,这样的想法根本就不成立。
尤其是曹雪芹虽然是没落的富家公子,但是在这个年龄段,他确实不应该产生这种情绪。
书中就已经这样写了,他们相信书中的内容不会出现错误。
但如果按照这个话题继续延伸下去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红楼梦其实不是……
想到这里,众人马上就制止了这个可怕的念头,这个念头实在是太可怕了,他们不敢继续往下想,也不能继续往下想。
而韩立则是看得众人的表情变化之后,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了:“红楼梦里还写道,王夫人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这里的半世毫无疑问是五十岁左右,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中的我,自然也是五十岁左右。
作者自云说得很明确,先有自己的“半生潦倒”和“半世亲见亲闻”的经历,然后才开始写书,“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根据成书年代,曹雪芹要开始写书需要在二十几岁,弱冠之年,刚刚踏上社会憧憬美好人生的年龄,他怎么能说自己“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半世亲见亲闻”并由此而动笔写书呢?20岁的青年说自己半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