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请诛晁错(1 / 1)
且说汉景帝得到消息之后,急匆匆的赶回长安城。
路上,刘荣望着汉景帝阴晴不定的面色,心中思绪连连。
显然,晁错的行动,汉景帝事先并不知情。
刘荣心中无比震惊。
谁能想到,御史大夫晁错为了削藩,竟然敢假传皇帝的诏令,抓捕一位实权诸侯王。
这未免太疯狂了吧。
刘荣和晁错平时的接触不多,但对他的印象还是满深刻的。
这个人平日不苟言笑,严厉苛刻且心狠,是一位冷面人。
但他绝对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对汉景帝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
这一次,他为什么突然干出了这种荒唐事?
皇帝一旦回城,他的阴谋就会被揭穿,到时候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关键是,这样做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啊。
违背皇帝的命令行事,哪怕他是出于好心,汉景帝也绝不会容他。
难道他真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汉景帝?”
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刘荣怎么样想不明白。
。。。。。。
之前,刘荣已经给汉景帝献过推恩令的计谋。
当时,他还洋洋得意,自以为给汉景帝出了一条无解的阳谋,大汉的诸侯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事实证明,他还是太稚嫩了。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大汉政治的观察了,他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作为一个穿越众,他本能的认为中央集权是毫无疑问正确的事情,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因为历史书上就是这么教的。
但是,在大汉,这条观念绝对是错误的。
几乎全大汉的臣民们都认为,分封才是政治正确。
在他们的视角中,周代实行分封,统治持续了武百官等候多时了。
他们急切的盼望着见到汉景帝。
按照规矩,汉景帝所有的诏令,都会经过他们的手。
逮捕楚王,如此重大的决定,汉景帝绝没有理由不召开朝议就独断专行。
哪怕汉景帝真的这么干了,诏令也绝不会绕过陶青这个当朝丞相,而直接传递到晁错手中。
汉景帝出城狩猎,晁错突然逮捕了入朝的楚王,这能是汉景帝的决策吗?
今天这事儿,从头到脚都透露着离谱两个字。
离离原上谱!
不是汉景帝昏了头,就是晁错假传诏令。
两者必居其一。
平心而论,陶青更愿意事情的真相是后者。
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除去晁错这个政敌了。
他真的恨死晁错了。
他才是大汉的丞相啊,是朝廷天字第一号的臣子。
可是呢,汉景帝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和晁错商议,然后两个人就把事情给定下来了。
这些年来,他这个丞相一直是有名无实。
朝廷的大政方针,无不是出于晁错之手,他不过是一个盖章的机器人偶罢了。
屈指算来,三年的时间,他只干了三件大事:和亲,和亲,还是塔姆的和亲。
其他时候,全都是在给晁错打杂。
这换了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都是不能忍受的。
大丈夫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大汉开国以来,丞相都是军功重臣担任,地位崇高,在朝中向来是说一不二,就连皇帝都得给三分面子。
像他一样活的这么憋屈的丞相,还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他是一个敏锐的人,早上一得到晁错逮捕楚王的消息,就立刻召集了心腹进行商议,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布置。
这一次,他定要铲除晁错这个政敌。
。。。。。。
宣室殿。
汉景帝听陶青等人对晁错的控诉,一言不发。
他的脑子飞快的旋转着。
他只离开长安一天的时间啊,准确的说,是半天的时间,朝堂上竟然已经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晁错伪诏逮捕了楚王,随后陶青联合百官弹劾晁错。
显然,无论是晁错还是陶青都已经蓄谋已久了,不然不可能骤然爆发如此凌厉的行动。
果然,大汉朝堂上全是心机狗。
而他们全都瞒着朕!
这一刻,汉景帝感觉自己被辜负了,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丞相陶青兀自在那里侃侃而谈,细数着晁错的十大罪状。
每一条,都是灭族的大罪。
最后,他总结道:
“为陛下计,为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臣等请陛下速诛贼臣错!”
其余大臣在后面附和道:“臣等请陛下速诛贼臣错!”
汉景帝的脸色变得很差很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