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兵临城下(1 / 2)

加入书签

见行军司马都贵出言责问,判官贺隐忙道:“此子姓卫,名长水,乃我平日知交,学问见识非同一般,每遇大事决断,常有惊人之处。司马暂且息怒,不妨先听他讲一讲。”

都贵沉声道:“那就说来听听,若说得不通,必当责罚。”

卫长水道:“若确定潭州、朗州军马来犯江陵,必当以快马火速报知节帅得知,请求分兵回援江陵。这些自然在司马筹划之中,不用在下多言聒噪。”

“就江陵城防守事务而言,敌军若逆水而上,长途奔袭,必然期望速战速决。我军应反其道而行之,尽可能将其拖垮,故此有三策可用。”

都贵也来了兴趣,道:“有哪三策?”

“其一,召集民众。即刻征发城中男丁参与守城,青壮年发给武器进行训练,年五十以上者组成后援队。战后按照功绩进行奖赏,对于出现伤亡的,给予其家人抚恤,登记减免赋税。”

都贵眉头微蹙,轻声道:“征发男丁,组成后援队,论功行赏,抚恤减税,……”众人或仔细倾听,或凝目思索,这些措施并不新鲜,若是放在一起实行,就值得考虑了。

“其二,组织巷战。……”

“巷战”,这个词大家都没听说过。在座的一名将佐小声问旁边的人道:“何为巷战?我怎么没听说过,出自那部兵书。”

卫长水微笑道:“所谓巷战,顾名思义就是在街巷中作战。利用城中现有街道房舍,开挖地道沟渠,构筑矮墙街垒。”

“一旦敌军攻进城门,可以多处设置伏兵,凭借高墙地道等障碍,明枪暗箭、迂回出击。不必固守于某处,以消减敌军数量和战力为主。”

又有一名文官摇头道:“如果坚固的城墙都被攻破,仅凭矮墙靠街垒又能防守多长时间?在我看来,这所谓‘巷战’,不过是巧言令色,哗众取宠罢了。”

卫长水道:“这位先生所虑,确有一定道理。按照以住经验,一旦城破则败局已定。可是诸位可曾仔细想过,其败亡的真正原因,或许不是因为眼前的城墙,而是心中的城墙被攻破。没有了依仗,胆寒怯战,焉能不败。”

这话说得就有点意思了,一时间,众人无语沉思。都贵沉吟道:“心中城被攻破,焉能不败!如卫氏子所言,好像有些道理。”又对卫长水道:“还有其三呢?”

“其三,疏散妇孺。凡女子及十六岁以下幼子,令携带干粮衣物等,组织出城分散隐匿,待敌兵退走再入城回家。敌军若来,为图速胜,必然兵锋直指江陵城,四周乡野反而更为安全。”

都贵道:“只是疏散妇孺有扰民之嫌,况且城中人口众多,必然费时费力。”

卫长水笑道:“此举并非惯常使用之策。将妇孺置之郊野,无城墙屏障可恃,如平时如此,岂不若放牧羔羊于虎狼原上。只是此番我料定敌军必攻江陵,为减少伤亡、保存民力而为之。并且需要秘密施行,不使敌军知晓。”

“可先行制定迁移疏散方案,提早进行宣传发动。同时令斥候密切注意前方荆江情势,一旦发现敌军动向,立即组织出城避难。”

都贵道:“如此甚好,可依策而行。”又对众人道,“请诸公按照各自职司,立即制定周详计划,从速安排实施。”

岳州以南约七十里的洞庭湖水面上,数十艘战船停在岸边芦苇丛中。居中战船的将旗随风轻舞,旗面绣着一个斗大的“许”字。

一个中年人身材魁梧,轻甲缚身,手抚佩剑,神情肃然立于船舷边,好似在等待着什么消息。此人正是武安节度使手下大将许德勋,带领一万精锐水军从潭州溯湘水北上至此。

一名小校快步走到许德勋身后,拱手施礼道:“有斥候来报,两个时辰前,荆南水军已过岳州江面,正顺江而下直奔鄂州。”

许德勋转过身道:“武贞节度使雷彦威派出的人马呢,是欧阳思带兵出征吧,现在到了何处?”

小校答道:“欧阳思率三千水军停泊于我军西北二十里处。”

许德勋大喜,挥手道:“好!马上传讯过去,两军在荆江口汇合北上。”又对身边众人高声喝道:“诸将吏,此番随我踏平江陵,在荆南节度使府给诸位庆功!”

众人齐声道:“谨遵将军号令!”

江陵城外鱼台庄演武场上,李六斤张弓搭箭朝远处的箭靶射出,“嗖——,嘭!”,一支长箭稳稳钉在箭靶红心上,周围众人大声喝彩。

刘文通在一旁赞道:“好箭法!”

这种环形靶是卫长水制作出来的,便于众人训练时相互比较,同时也能够掌握自己进步情况。

袁奔领一身戎装从旁边房舍中走出,对众人道:“长水让人从城里传过话来,近日可能会有大事发生,要我等抓紧演习操练,随时准备着听令行动。”

众人兴奋之余还带着些许紧张,乱世出英雄,这许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荆南节度使司议事厅中,一干留守官佐正在厅中议事。忽然一骑从城外飞快奔来,军士翻身下马进厅禀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