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皖中抗日根据地的风风雨雨(3 / 3)

加入书签

责合肥西南乡,主要在以雷麻店、众兴集为中心的官亭镇、烧脉岗、农兴集、山南、聚星、小庙、焦婆等一带活动,三区区委负责合肥西北乡,主要活动在高刘集为中心的将军岭、长岗店、王拐岗等地区,中派特支、东乡特支、北乡特支、吴山庙特支主要在合肥南乡、东北乡地区一带活动。

皖西北中心县委恢复后,以隐蔽的方式活动于所辖合肥、寿县、颖上、凤台、阜阳、太和、桐城、舒城和庐江等地。在农村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参加赤卫队,开展游击战争;在城市发动工人群众开展反帝斗争;加强对兵运工作的领导,反对国民党进攻苏区,领导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进行一系列英勇顽强的斗争,作出了很大牺牲,有效牵制和削弱了敌人进攻革命根据地的兵力,为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第一卷(1926-1949)

1930年1月,中共无为县委在无(为)城西郊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党的六大规定的领导机关工人化的组织指导方针,改组了县委领导机构,首次设立了县委执行委员会,确定了执委、候补执委和常委人选。改组后县委领导成员的成分构成为:工人3人,雇农1人,知识分子3人。会议还讨论决定了常委会的下设工作机构,以及筹办《新闻周报》、《红旗报》等事项,会后,县委机关迁至无(为)东三汊河小学,县委下辖1个区委(含4个支部)、4个支部和4个通讯处,共有党员76人。

1930年5月下旬,在中央巡视员王步文来无为检查工作期间,中共无为县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全面总结了各个方面的工作,详细制定了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和开展工人、农民、妇女、士兵运动,准备走向武装暴动等方面的工作计划。

六洲暴动失败后,无为县党的领导成员召开会议,按照上级决定,撤销中共无为特行委等组织,党团分开,恢复中共无为县委会,并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县军政工作。会议还分析了形势,为应付国民党当局的“清剿”与镇压,对大部分已经暴露身份的党员、干部,分别作出调往外地工作和暂时分散隐蔽,待机行动的安排。

1931年初,部分党员陆续取出暴动后收藏的?枪支,组成武装宣传队,在东乡打土豪、惩恶霸,宣传土地革命。重建的共青团组织,则在城区开展秘密宣传。一度停刊的县委《红旗报》由张凯帆主持开始编印发行,党的工作逐渐恢复。

1931年夏天,由于江堤溃破,洪水泛滥和白色恐惧加剧,以及中共安徽省委自当年春被破坏后,县委一直与上级失去联系,使党的工作陷入困境。7月,县委书记夏子旭等人外出寻找上级党组织,返回无为时,在东乡军桥被国民党军警逮捕杀害。县委重新改组,由邓逸渔代理书记,与上级的联系仍未恢复。

8月下旬,混入重新组建的皖南第三游击纵队担任要职的叛徒李茂林、刘大同、田吾凤等人,? 裹挟队伍哗变,于无(为)东真武殿杀害了县委代理书记邓逸渔、委员张昌忠以及来无为联系工作的巢县县委书记倪合台等3人。

事件发生后,县委机关转移到无(为)西下关。不久,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遂召开全县党的骨干分子紧急会议,确定了县委负责人和今后工作方针,此时县委隶属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共芜湖中心县委领导。

1931年冬天,由于水灾影响和国民党当局的疯狂“清剿”,加之芜湖中心县委又遭破坏,无为县委再次与上级失去联系。县委领导成员被迫转往外地,全县大多数党员亦被迫先后外出隐蔽、谋生。自此,无为党组织活动中止。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