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到京都(2 / 3)
呢!”
卓亦亭叹息一声道:“怪你,若不是你拉住我,我一准是能问出仙人的姓名道行来。现回去跟父亲母亲说,他们未必相信。跟人说起,人家不以为我们活见鬼了。”
三喜道:“哎哟我的姑娘,你还想回去说呢!”
卓亦亭道:“可不!第一天来京城就看到这么神的事物,回去不摆一摆说一说,有什么意思的。等以后回南边跟子素说,她死未必肯相信。好歹叫仙人留下什么信物才好呢!”
时至后来,卓亦亭口中所说的那位神仙,那一抹红,他的出现,是有定数。冥冥之中,千丝万缕,终有牵扯。他的出现要么太早,要么太晚,要么不早不晚。也是后话了。
正说着,不见三喜应声,卓亦亭回头寻她,见她落在后头,痴愣状看街尾远处的平湖桥上。远远的瞧着一个人匆匆跑过,此人怀抱着包袱,神色慌张。
三喜猛地说:“姑娘,你瞧!那是不是我们府里的福旺吗?”
卓亦亭顺眼看去,因瞧不真切,如是说:“福旺守门呢,跑来这做什么?”
三喜道:“我看是他,腰上红段子前些日子朝我拿的,我认得。”
卓亦亭斜视三喜,冷笑地说:“仔细太太揭你的皮,打发你出去配小子!小蹄子越发不要脸了。”
三喜红了脸道:“求姑娘饶了我这回,是他抢了去,我原是不给的!”
主仆两人说着往家府里去,一路所经之处,官兵出入众多,俨然是有令人不安之事发生。路上的人避开官兵,有人悄声议论。卓亦亭也听不仔细,倒听闻说某家某府被皇帝下旨抄家拿人。
两人再往家近走,看到的官兵就越多,排兵阵守的地方越是密集。偶尔还碰到一两顶官轿子匆匆向家去的方向跑。
愈是近家府,卓亦亭的心愈是惴惴不安。于是,她问三喜:“三喜,你说会不会是我们府上发生了事?”
三喜回道:“才刚到京城,媛妃娘娘还没来省呢,姑娘你混说。一路赶了几个月今儿才到,能有什么事?要我说,是皇上和宫里娘娘急着要召见老爷太太和你跟小爷了。”
卓亦亭略略宽慰,眉目张望前方,嘴里却说道:“没听到才刚路上那些人说的,是抄家呢!”
三喜道:“几大车子的东西没卸完咧,真要抄就让抄马车上的行囊箱子好了。姑娘你别混说,让自个儿不安心。再说了,这会子担心这个,早叫你回去你不依。这可好,回去有太太说的。”
卓亦亭不耐烦地说道:“太太要是怪罪,横竖有我。尽是怕着惦那,早知道不要你出来。让你跟来旺喂马。”
三喜撒娇地瘪瘪嘴,尾随在后,不再言语。沿着行街大道,再通底转弯,过了京雀大街,就是到了卓府。那是卓亦亭从南边来京都,眼下安居的家府。
谁知,越是近家,事态越是不对头。
这卓府现当家人是卓一君老爷,原职安南安抚使,出身包衣世家,忠于皇族,五年前宫里下了密召,向包衣皇奴们征女子入宫伺候。
卓一君想将年少的次女卓亦亭献上,可夫人庄惠不舍次女年幼,遂将时未满十八岁的大女儿卓亦月进献。
这卓府老爷太太是百般不舍,可这进献的规矩祖宗留下的不得不依,心知女儿入宫,少则年满二十五六岁才能放出,多则一辈子得困于宫内,宫苑内斗之事,夫妇二人再清楚不过,兼想大女儿卓亦月打小心善,又不曾让其习学,专攻女红内闺之事,担怕入宫谋计不如他人而身遭陷境。
卓太太庄惠向母家庄府求助,母家为尊的母亲庄老太太给了回话,说她年轻时节服侍过先帝和当今太后,是有根底的,亦月进宫多少不吃辱,见好的话能封个嫔妃也不可说,如此,卓一君夫妇遂将大女儿进献入宫。
当时,皇帝时年十三、四。三年后,刚满十六、七岁的皇帝受太后指婚与内侄女,皇帝便有了皇后。皇帝大婚,后宫大赦同时也晋选些人开脸封位,同一批入宫包衣女子中,亦月受皇帝和太后另眼,从伺候的宫人女子一步步升至嫔位,又因怀生一子,故晋升到妃位,赐“媛”字封号,唤媛妃。
再如此,皇家宽慰媛妃绵延子嗣功劳,将她在安南的父亲升了官职,迁遣入京。
父亲卓一君从底小的安抚使晋成大理寺少卿,却也是光祖门楣的事了。
一家子进京都,在路上足足奔三个月,从南至北,苦头吃不知多少,心想到了京都即可见到媛妃,个个喜不自胜,再者京中又有亲家老母大府在,可不是和美。
今日才到京都,卓老爷命家奴卸载车马,布置府院,让管家分派事物,尚未停当,卓太太庄惠母家庄府来了金贴,是庄老太太八十大寿宴请。这理应一家子到京即刻去拜见才显得礼数,因适逢老太太大寿,故等接了贴再去,一则规矩,二则在理,三则腾出空儿布置停当,四则会一会给幼子卓为眠请的先生。
说到为幼子请的习学先生,此人跟卓府老爷有极深的缘由关系。
按卓老爷给他太太和女儿说道:“虽然多年前我救过药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