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瞧瞧我这哈什蟆(1 / 3)
第三百九十八章
彭长海和崔鹤鸣也就只是随口问问,并没有非得要打听清楚何雨柱这两条鱼来路的意思。
所以,只在听过何雨柱的解释以后,他们便将这个话题岔了过去,转而讨论起了眼前两条黄河鲤鱼的新鲜程度。
而彭长海眼看到崔鹤鸣在说话的时候,一直都在盯着这两条鱼看,便笑着朝他调侃起来,“眼馋我这鲤鱼?”
“这鱼可是雨柱送给我的,待会儿做好了,让你尝尝就已经够意思了,你可别打我剩下那条鱼的主意!”
崔鹤鸣将脖子一横,叫道,“嘿,你觉着我是那样不知好歹的人吗?”
彭长海摊了摊手,“那谁知道。”
兄弟俩多年的感情,相互间斗嘴早就斗习惯了。
此时相视一眼,不由得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何雨柱则趁机对崔鹤鸣说道,“崔叔叔,您要觉着这鱼不错,等有机会,我去问问我那朋友,看他还有没有路子,再给我弄过来几条。”
“要是有,我给您送家里去!”
何雨柱的这些话,让崔鹤鸣的眼前不由一亮。
“那我们可说好了?”
何雨柱笑着点头,“说好了。”
聊了几句闲话,彭长海又领着何雨柱参观完他的整个厨房,把各种厨具调料以及食材所在的位置,都指给了何雨柱看。
然后扭头看向何雨柱,旧话重提,问道,“那两条鲤鱼既然是你带过来的,今天的四道菜里,就加一道鱼进去,怎么样?”
何雨柱点头应下,道了句,“没问题。”
彭长海微微颔首,随即,朝何雨柱招一招手,再冲着崔鹤鸣递去一个眼神。
领着二人一起,来到了灶台底下,从角落里取了一个并不算大的陶罐出来。
“还有,你跟我来瞧瞧这个。”
彭长海笑眯眯的将盖在陶罐上的网兜拿下来,然后示意何雨柱往罐子里头去看。
然后,何雨柱就瞧见了几只蹲在罐子底部的青蛙,正昂着脑袋,在瞧着站在陶罐前的自己呢。
“青蛙?”
何雨柱疑惑的看向彭长海。
自己是手握系统,所以才能拿两条最为正宗的黄河鲤鱼,充当送给彭长海的新年礼物。
可他这青蛙,又是从哪里来的。
莫非……
想到彭长海的工作单位,何雨柱的心里,突然的就冒出了一个猜测。
而一旁的彭长海却不知道何雨柱的心里正在转动着何种失礼的念头,他只是接上了何雨柱先前的问话,朝他说道,“这可不是青蛙。”
彭长海冲何雨柱纠正道,“这是哈什蟆,东北特色。”
“你仔细瞧它那肚子,不就知道了?”
何雨柱闻言,仔细去瞧了陶罐里这几只“哈什蟆”的肚子,果然,看到了它们腹部,一个个红彤彤,圆鼓鼓的肚皮。
何雨柱就此恍然。
他当然知道哈什蟆是什么,这玩意儿又叫东北雪蛤,和蛤蟆、青蛙都不一样,乃是中国特有的东西。
前清的时候,皇宫御宴里,有“四大山珍”的说法,这哈什蟆,便正是其中之一,与熊掌、猴头等齐名。
是以,在满汉全席一百零八道菜里,就有一道清蒸哈什蟆,作为其中的大菜之一。
与黄河鲤鱼相同,在此冬末春初,哈什蟆仍旧冬眠未醒的时候,将其从林间雪地里挖出,便是其最为味美肉肥的时候。
看到何雨柱脸上的神情,彭长海就知道,何雨柱对于这种食材并不陌生。
毕竟,谭家菜作为北京城里最有代表的官府菜,尤其谭家还是前清时的翰林高官,一些满汉全席里的富贵菜,自然也全都被谭家菜吸收到了自家的菜谱里头。
何雨柱作为谭家菜的传人,打小在谭家菜的厨房里长大。
如果何雨柱此时说自己对眼前的这种食材并不了解,那么,彭长海和崔鹤鸣就该考虑考虑,是不是要好好的教育教育何雨柱,好让他能回忆起小时候在厨房里学过的各种谭家菜基础理论了……
彭长海眼里带出了几分得意之色,笑着冲何雨柱问道,“我这几只哈什蟆,不比你的黄河鲤差吧?”
何雨柱道,“那肯定是不差的!”
但在此时,一旁的崔鹤鸣却忽然开了口。
他看着彭长海,问道,“上回招待外宾那几只哈什蟆,你不是一次就用完了吗。怎么现在还有?”
彭长海笑着回看崔鹤鸣一眼,道,“你怕不是忘了这些哈什蟆的来路了吧?”
崔鹤鸣稍稍沉吟片刻,想起了前几天招待外宾的前后过程,试探着问道,“你是说,吉省驻京办的刘干事?”
彭长海道,“当年刘干事的老母亲过寿,我专程给他家做了几道菜,这几只雪蛤,是他顺便一起送给我的……”
听过彭长海这样的解释,崔鹤鸣是如何想的,何雨柱并不知道。
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