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学了几成?(1 / 3)
第三十三章
马华上完了菜,掀开厨房的门帘回来,正听到何雨柱在哼唱着这么一段戏文。
他略感讶然的问道,“师父,怎的忽然又唱起《沙家浜》了?”
不错,何雨柱唱的这段正是《沙家浜》。
这出戏原本是上海沪剧,今年年初的时候,由北京京剧团改成了京剧曲目。
不过,最开始的名字倒并不是这三个字,而是唤作《地下联络员》。
却在今年七月份举办的全国京剧观摩大会上,因着伟人听后极为喜爱,亲口给起了新剧名叫《沙家浜》。
有伟人的背书,别的地方不好说,但在这北京城里,仅仅几个月的功夫,许多人却都已听熟了这部戏。
马华虽不会唱,可只听着何雨柱的唱词,也很容易就听出了何雨柱所唱这段戏的来历。
只是之前的时候,何雨柱一直都在哼唱一些小曲小调,有北京小曲,也有河北民歌。
眼下却忽然换了这么正式的一段戏文,马华突然间,却是感到很有些违和。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属于前身“傻柱”的因果,总归得需要一个了结。
眼下瞧着秦淮茹、许大茂接连倒霉,何雨柱心里欢喜,会选择这样一段戏文来唱,其实也不足为奇。
不过,他倒没有同马华过多解释。
一个小孩子,同他讲那么多也没什么用。
见马华两手空空,已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七菜一汤全都送到了小包厢里,何雨柱便只是笑着朝马华问了句,“领导们都吃上了?”
何雨柱这里一发问,马华立即就将原本的那份无关紧要的疑问抛在了脑后。
他急赶几步,来到何雨柱的近前。
信手搬了个板凳坐下,而后兴高采烈的朝何雨柱介绍道,“正吃着呢!”
“瞧领导们的样子,那是恨不得连筷子都一起给吞下肚去。”
“想想平日里,他们全都表现出一副威严满满,不苟言笑的样子,谁知道吃起东西来,比我还要狼狈许多!”
嘴里说着不在意的话,但马华于不经意间吞咽口水的动作,却还是暴露了他此时的心理状况。
再瞧见马华时不时的往灶台所在的方向瞧去,尤其着重盯瞧着灶台那边一只倒扣的箩筐,何雨柱心中好笑,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口是心非的小崽子!”
随口骂了马华一句,何雨柱便抬手往那箩筐处指了过去。
“还等着干什么?”
“等着我喂你不成?”
“赶紧吃完东西滚蛋!”
何雨柱的这几句话一出口,马华立即就从还没焐热的凳子上蹦了起来。
不过几步,就到了灶台旁边。
将箩筐一掀,端着盖在底下的几个盘子,再小跑着回到了何雨柱这边,将之一一摆在了何雨柱面前的桌子上。
再将一双竹筷恭恭敬敬的递到何雨柱手上,嘴里嬉笑着道,“师父,您先请!”
原来,那箩筐底下罩着的,正是没能完全装到盘子里端到小包厢里的“剩菜”。
可说是剩菜,其实也一样是新做出来的。
何雨柱行使了自己身为厨师的特权,即便留下的不多,但要填饱他们师徒两个的肚子,乃至于他们再各自带一些回家,也都绰绰有余。
事实上,做这样的事,对何雨柱师徒两个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
“就许他们厂领导喝咱们工人兄弟的血,咱们吃他点儿菜,又能怎么样?”
前几年的时候,马华的心里还略微有些顾忌,害怕被厂领导找他们的麻烦。
何雨柱当初就是用这样的解释,帮马华消去了心头的烦恼。
时光流转,到了今日,当初吃几个“剩菜”还战战兢兢的十几岁少年,已然长成了二十岁的棒小伙。
对于这些个“剩菜”,也不用何雨柱特意招呼,只一回来,就已想着要一饱口腹之欲了。
当真是人心不古!
何雨柱心里暗自腹诽。
但对于徒弟递来的筷子,却并没有任何拒绝的打算。
他拿起筷子,先往自己的铝皮饭盒里扒拉了些进去,又塞了个白胖胖的大馒头。
这些,算是要带回给妹妹何雨水的晚饭。
等做完了这件事,何雨柱才招呼起旁边眼巴巴瞧着,早就流了一地口水的马华,师徒二人各自拿起一个馒头,开始就着满桌的美味大吃大吃了起来。
还别说。
他们两个这边,除去没有酒水以外,比起小包厢里领导们那一桌,可还要更加自在许多呢。
就看何雨柱,他吃着吃着,吃得痛快了,竟是脱下了鞋,直接盘膝坐在了椅子上头。
如果他此刻是在小包厢里,他敢有这样的动作吗?
何雨柱将七道剩菜归拢在三个盘子里头,剩下的药膳鸡汤,则连同鸡骨架一起,都仍留在那瓦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