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快枪手(1 / 2)

加入书签

齐元是4月2号来的,待了满打满算五天,4月7号一大早上,就奔了机场,回去了——作为一部中等投资的古装剧里的女主角,她能中途离开五天,已经是很大的面子了。幸好那不是一部大女主戏。

剧组渐入佳境,拍摄越来越快。

一开始彭向明是很谨慎的,慢慢的拍,但是有了此前两部短片垫底子,剧组逐渐完成了磨合,演员也基本上找对了方向之后,他的拍摄进度很快就开始加速了——越来越快,快得完全不像是一个新人该有的速度。

一开始大家没觉得有什么异常,但是当第三个场景,拍摄计划中是需要五天的,彭向明却只花了三天,就完成了全部的拍摄之后,大家都察觉出异常来了。

安敏之过来找他说了两次,“别着急,慢慢拍,咱们时间充裕的很,签了95天的档期呢,演员的时间也都很宽裕,预算也足够,我把关呢,你不用担心会超支什么的!放心的慢慢拍。”

彭向明一开始不以为意,简单地解释了几句,就该怎么拍怎么拍。

但很快,眼见他拍摄的进度依然飞快,徐精卫也忍不住了,主动找他,问:“你不需要多拍一些备用镜头吗?咱们才刚开始,不需要赶进度吧?”

他说:“你现在拍的那么赶,感觉你每个镜头都没拍透似的,你能确定将来剪辑的时候,你就用这一种方案?你确定将来不会后悔?”

“我跟你说啊,等到剪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虽然方案很多会叫人头大,很难选择。但只有一个方案可以选择,偏偏你忽然发现这个方案不能让你满意,你会更头大的!”

“所以我们做导演,在拍摄的时候,为什么说叫创作,就是一边创一边作,把自己的各种想法,都尽可能地拍出来,给将来的剪辑留下足够的创作空间。”

“现在我发现你每个镜头都只选择一个解决方案,你这样的话,素材太少了,虽然拍摄会很快,但你要知道,等将来你后悔了,想再召集这帮人回来给你补镜头,那个开支会更大的!”

彭向明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

甚至也跟着明白了安敏之此前要自己慢慢拍的意思。

不过装模作样的略微思索过后,他就很肯定地回答徐精卫,“用不着!我脑子里已经有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了,所以我只需要把我要的每一个镜头拍出来,按照我脑子里的那个顺序,完成剪辑,就行了。我不需要更多的素材。”

徐精卫闻言懵了好大一阵子。

最终他选择点点头,有些狐疑,但也不敢不信,就说:“那行!我还真没见过像你这么拍的时候就底气那么足的!你自己想好了就行!”

要是换个人,徐精卫都得很不屑,跟他好好掰扯掰扯,但是彭向明就……自长城奖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到现在,彭向明的“天才”之名,轰传大江南北。

对于一个“天才”来说,他说在开拍之前,他脑子里已经把整部电影都拍完了、剪辑完了,现在只是把你们这些工具人召集起来,把我脑子里需要的那些成片的镜头“制作”出来……貌似也并不是全无可能。

于是他不再说什么,反倒是很谨慎地细心观察起来。

像这样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完全不需要思索和临时创作,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完全地把演员和剧组都框到自己的框架里去工作的状态,他此前还真是完全没有遇到过——他自己拍戏就是出了名的特别能磨,非得慢慢地把每一段故事、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镜头,都反复地拍,一直到彻底琢磨透了为止。

而彭向明,甚至对演员的表演,都并不给出什么太多自我发挥的空间,而是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严格地要求自己的演员要演出什么样子、什么感觉来。

这样做,当然是极大地有利于提升效率、节约拍摄时间和资源,但演员就被框死了,完全在导演划定的框框里打转悠,很难说会有什么出彩的发挥。

但是在徐精卫看来,演员自身在剧情大框架下的自由发挥,本来就是电影很重要的魅力之一!

两个人之间,可以说是严重的理念不合。

并且徐精卫很是怀疑,彭向明这么拍,最后会做出一团浆糊来。

这种事情,当然并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情,而出于对彭向明的尊重,徐精卫也并没有着急地去批评他这样就绝对不行。

他只是细心地在一旁悄悄观察,并尝试把彭向明拍过的这些镜头,在脑子里串成一条线——但是,仅仅这么玩了不到两天,他就不行了。

虽然有剧本在,但剪辑本身就是另外的一项艺术。

你让一个导演,在剪辑师的帮助下,从多达上千甚至两千分钟的各种素材里,最终把一部电影按照线索组合成型,本来就是一项面对实实在在的各种画面,都需要忙碌竟月、艰难选择和重组的工作,现在连画面都没有,纯粹靠脑子幻想进行排列组合,脑子根本就不够用!

由此,他越发怀疑彭向明真的能像他说的那样,在开拍前就把电影“剪辑好了”。

然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