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铁与银(1 / 3)

加入书签

既得到了一千匹战马,董一振建议在中午扎营休息时,把一些可以用马驮的物资从大车上转移到战马上身上,然后让士卒们中会骑马的骑马,不会骑马的坐大车,这样可以提高行军速度,提早回到苏木沁板申。

张亦隆和于硕简单商量了一下,拒绝了董一振的建议,战马数量有限,驮物容易伤马,而且这些战马都是没有鞍具的,士卒中真正会骣骑的人很少,万一出现伤人或是伤马的事故就太不值得了。

毕竟就算已经耽误了一些时间,可在天黑前肯定能回到苏木沁板申,不值得为节省这一点时间而冒险。

说到这里,张亦隆看向士气高昂的行军队列,“我估计,我们还能早到一点。”

董一振听到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确实,董一振从来没有见过士气如此高昂的汉人军队,也许只有当年那支由俞龙戚虎打造出来的边军才能超过新建的振威军。

董一振轻叹一声,可惜无论是俞龙还是戚虎,都只是军事统帅,在朱家大明文官汉军的体制下,他们能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如果能得到朝中权臣的支持还好,能够有所作为,可朝中权臣一旦失势,边军将领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回了。

说到底,想建立一支能征善战之军,不仅要有名将,还要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而这些外部条件是明军将领解决不了的,就是俞龙戚虎也做不到。

可眼前这三位大人说不定真能做到!

董一振想到这里,不由得握紧了手中的缰绳,他决定等回到苏木沁板申后找岳双元好好谈谈,振威军虽然有可能未来会大举南侵,但从今天之事来看,与蒙古军队一同南侵的可能性极小。

从振威军创立之初,董一振就看得出来,这三位大人都在有意无意的弱化振威军与蒙古各部的关系,一再强调双方只是盟友关系,是合作而不是从属。张大人在训练标营时曾经多次说过,没有他和胡于二位大人的命令,即使是达阳台吉也不能指挥他们。胡新明胡大人也说过,土默特万户是好朋友,但也只是好朋友。

董一振觉得岳双元的担心是有些道理的,只是太过了。三位大人确实不是朱家大明的读书人,确实也没把朱程理学那一套放在眼里,可他们并不歧视汉人,相反,他们创立的振威军可以说是口外汉人最好的避难所。

实在不能对从没读过圣贤书的三位大人要求太高了。

要是让三位大人听到这番心声的,估计会气得吐血。不把朱程理学挂在嘴上,怎么就变成了从没读过圣贤书?

好在现在行军纵队中的张亦隆和于硕都没注意到董一振的小心思,他俩正在和周洪新讨论如何利用这一千匹战马组建振威军自己的骑兵部队。

自从跟随杨大乖到达苏木沁板申之后,周洪新就想着要建立一支直属于杨大乖的骑兵部队,周洪新认为一旦林丹汗西征,杨大乖肯定不会老实的待在后面,他一定会赶赴第一线,就算出于达阳的知遇之恩,杨大乖也不会坐视达阳兵败身死。

在遇到穿越三人组之前,周洪新没有组建骑兵队的打算,因为没有必要,反正结局不会改变,蒙古右翼三万户是不可能抵挡住林丹汗的西征,怎么折腾都是死路一条。自己只是需要陪着杨督公一起赴死而已。

可在接触了穿越三人组之后,周洪新的想法产生了些许变化,先是达阳台吉居然同意在大成鄂托克辖境内组建一支完全不受他控制的汉人军队,然后是这支军队居然能在十几天内就初具规模,最后竟然是可以带出来打仗。

当然,在周洪新这样经历过血腥实战的军官看来,振威军的初战可以说是非常笨拙,无论是指挥、调度还是士卒之间的配合,漏洞百出。只要给自己百余精骑,击败现在的振威军并不是难事。

只不过,想要靠着百余精骑击败现在的振威军,必须提前把那三位大人除掉,周洪新绝对不想在战场上与那三位来历神秘且深不见底的对手交战。

虽然之前周洪新就和张亦隆提过,想要组建一支独立于蒙古右翼的骑兵队,但当时只是那么一说,周洪新并没有真的想着去组建。想组建一支能战的骑兵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有战马,要有骑兵,这两条在口外草原不难办到,可光有这两条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骑兵必须要有比蒙古骑兵更好的盔甲,不仅人要披甲,马也要披甲,否则在向蒙古骑兵冲锋的过程中,就会因战马被箭雨射倒而失去战斗力。

周洪新早就注意到了蒙古骑兵重视骑射,轻视肉搏冲杀的问题,从今天术仑掉脑袋一事也能看出来,蒙古骑兵的纪律性确实很差,就算是达阳亲自调教出来的亲兵也是一样的。

周洪新坚信一点,那就是只要有一支足够强悍的重甲骑兵展开冲锋,那么是有很大可能击溃数倍于已的蒙古骑兵。就算不能在战场上扭转局势,起码也能为杨督公杀开一条血路。

但想要在口外组建一支重甲骑兵,在今天之前,周洪新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根本找不到数量足够的铁料。蒙古右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