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零章:李承光的感悟(1 / 2)

加入书签

既然谨遵圣意,那就不能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就了事的。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进入正题。

大臣们开始在这份计划中挑选毛病,他们不用去理会李承光是否能够接受这些。

接不接受,那是李承光的问题,大臣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问题给指正出来,然后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见解去解读一下。

其实情况与上课大差不差,但是更像是大学的课程,教授会给你指出问题,有时候也会给你详细的解释,但更多的还是要靠个人的感悟。

他们并不会每一件事都讲的很细,并不是因为他们太懒,也不是因为他们的话太过金贵。

而是说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思维。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同的,哪怕是双胞胎,他们的思维也不会一样。

大臣们吧嗒吧嗒的说了一大堆的问题,或许是照顾李承光幼小的年龄,所以语速并不快。

而李承光则是拿着笔正在一点点的记着,李元吉本是想阻止他这么干的,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如果在年长个十岁,他一定会制止。

但是现在,李承光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他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

大臣们更不可能像老师一样,天天去跟他上课,所以,他必须要记下来,然后去消化这些内容,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知识。

就连李元吉,在这一番讲课中也是收获颇丰,整个人似乎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一样。

这就是旁观者清,虽然以往自己也是在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但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奇怪。

自己身上的东西,想要去改变,总是会很难。

但是在指正别人的同时,自己反倒是更容易接受这些,也更容易去改变。

李承光的问题其实并不严重,放在他这个年龄段来说的话。

但他是即将成为太子的人,所以就不能以同龄人的标准去要求他。

而说来说去,他最大的问题还是眼光的问题,看不到,自然也就想不到,想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去做,不去做,看不到,想不到,那就是眼光的问题。

另一个就是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有些计划的规划显的太过理想化。

理论上或许行的通,但是放入实际当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是规划不够完整,而是因为这个社会是由人来组成的,李元吉也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些强制性的手段,就只能是尽量少用了。

那么,有些事情在以前可以行的通,放在现在就不行了。

这就是变化,也是李承光的第三个缺点,计划中缺少变化。

现在各部做出的计划中,都会根据原计划来制定第二套备用计划,而在制度中,当第二套计划开始实施以后,就要立即着手制定第三套计划作为备用。

虽然看似浪费人力,浪费资源,但却可以很好的保障一个计划的顺利实施。

眼光,实践,变化。

这是当下李承光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李元吉也曾经提醒过他这一点,李承光虽然也接受了,但受制于思想认知问题,对这个问题了解的依旧不够深刻。

其实想想也是,你跟一个小学生去讲灵性,他能搞的明白吗?

当然,现在的李承光是极为痛苦的。

大臣们今天已经算是给面子的了,可即便如此,还是挑出了一大堆的毛病。

而这些问题,足以将他这份计划全盘否定了,当然,主框架并没有动,至少大臣们认可了这一点。

而这份计划的主框架,便是根据铁路来进行制定的。

亲自观察了,亲自了解了,亲自体验了,李承光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也看到了铁路的战略性,所以他便以铁路的建设为核心,提出了经济,军事这两个方面的建设想法。

“知道你这份计划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吗?”看着李承光痛苦纠结的模样,李元吉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问题他帮不了,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帮,只能靠李承光自己去适应,去接受。

而如果他无法接受的话,那也就只能当一个王爷了。

太子不是不能废,但一个明知道有缺陷的太子,还是不废掉另立贤明,那么一代传一代,这个缺点便会被无限的放大。

有时候,废掉一个太子,并不是在毁根基,恰恰相反,而是在维护根基。

况且,李承光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儿臣不知……”李承光有些郁闷的摇着头,他也清楚,李元吉问的肯定不是大臣们所说的那些,因为那已经是已知的答案了。

“你的主框架并没有错,但是又错了,主框架可以看做是一个核心,整个计划是有了核心,但是这个主框架之内,你却缺少了真正的核心。朕以人为本,但是你却忽略了这一点,这世上无论做什么事情,最终都是要服务人类的。”李元吉直接点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