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万古柔情痴心人,百里长街曲音鸣(1 / 7)
前言:谨以此章致敬我最爱的家丁和老禹。
并送给一直以来支持我的书友晚荣哥哥!
鄙人工作原因鸽了两天,后面正常更新。但不知道书友的想法,便取其名字,写了一章时间线外的长今归家篇。这在原著中是不存在的,算是另外的一种可能性。所以写得不好,请不要见怪,鄙人文才不行,禹大特殊的文风我模仿不来。而且,这也是通过他人之口诉说的一段故事,文风自是不一样的。若你觉得好,可经常来看,若是不好,就当我是瞎写,不必联想到原著。不出意外后面可能还会有一篇客串。因为家丁故事中江湖打斗很少,我便再想大开脑洞一次。
就这样,下面是正文。
“且说这边林三自高丽携了家眷准备打道回府,但林三心疼长今妹已是身怀六甲,所以为避免路途颠簸,一路上都是捡着平整大道走,几辆马车还随了三千军士,在官道之上一路上走的是慢慢悠悠。
一路过来队伍拉的老长,但路上赶路的商贾行人也无人敢说一句。因为那队伍前方悬的旗帜之上纹的是一个字,林。
要说啊,在这大华朝放在以前,可没人知道你姓林的是哪个鸟毛,这官道之上多的是来往各地的富商老爷们的马车,也向来不缺疾驰而过的驿卒。似这样胆敢阻塞官道的,妨碍通行放在以前早就给你连人带车一起掀到路边去了。
不过啊,奇了怪的是,这一队人马浩浩荡荡途径几省非胆无人敢拦,反倒是当地一众大小官员,上至于知府大老爷下到小小县令,凡是队伍将要过境,皆是早早的就的候在路边了。
一路过来,凡是路上有坑有洞,或是坑坑洼洼不甚平整的。那林三都是直接扛着工具就从马车上跳下来,亲自带人给他它填平。由此一来,队伍速度更慢,快马加鞭一天的路程,硬是给它翻了三四倍。随队的军士中大多都是林三的亲兵,是随他从草原一路杀出来的生死弟兄,也是这世界上他最信得过的一群人。但是啊,这本来一众浴血凤凰的老兵们都是以为此次是个闲差,可自打高丽汉城出门后一路上走走停停,慢慢悠悠,仿佛啊就不是赶路而是在休闲的散步。太阳一大,林将军就让大家先行休息,待热度过去再赶路,才近黄昏太阳稍斜,林将军就着急忙慌的下令就地扎营。除去了这山与月,所有人都是感觉又回到了草原上的奇袭巴彦浩特的那日,俗话说军令如山,令行禁止,但那天这林将军竟是命令兄弟们把那辎重装了又卸、卸了又装,口里义正言辞说的是稍作休整,权当体能训练。但实质则是在一望无际,无所阻隔的草原上还是有着突厥大马的情况下,把七八十里地给走了一天,这还是孤军深入草原腹地,随时可能遇敌。这啊,绝对可以说是中原王朝千古历史以来行军打仗最磨洋工的一次典例,也不知那些史官们是怎么个写法,才能不让这冠绝古今,载入诗书,编入传说故事的一战之前的,准备显得那么的,滑稽。或许可能是写:林将军深知两军交战,气势为首,让麾下将士养精蓄锐是暗中蓄力,只为破城一刻勃发而出,力克强敌。正是行厚积薄发,一击致命之计谋也!亦或许是写:昼伏夜出,使得鱼目混珠,偷天换日之计以蔽敌眼,巧破孤城。
一众老兵们抱着兵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围在篝火旁,席地而坐拿着酒壶,正激烈讨论着这一事。
“我跟你们讲啊,那天我就跟在林将军后面,亲眼看着咱们林将军那,唰的一刀下去,直接连人带棒,把那突厥蛮子,叫,叫拉什么玩意来着,叫,好像是叫拉布稀,啊呸,这突厥人没文化起的名字就和草原上的羊屎一样,反正就那啥拉什么玩意给砍喽。”
“嘿,老陈,你这话说的,还拉布稀,我看是你的那马尥蹶子拉稀了,给你落最后面才进的城吧!!哈哈哈哈哈哈”众人一阵大笑,那老陈啊急得脸红脖子粗,急忙又辩解道。
“钟老四,你他娘的,我们一旗可是跟在林将军后面先进的城,你不信可以问小李子,他和兄弟几个都知道………”那老陈啊,说到此处却是一下子如泄气的皮球,手指停在半空,仿佛如一瞬间被抽干了力气一般,直挺挺的坐回了地上,低着头叹气一声,不再言语。一众汉子们也不再嬉闹,眼中泛光,默默咽了一口烈酒,四下无声,唯有篝火中的劈柴烧的是噼里啪啦,可兄弟们心里,也是碎的七七八八,好久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是何故呢?原来啊,这老陈所在一旗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是跟着林将军先入的城,最后危机关头是他们一旗半数之多的兄弟们与李武陵一起冒着刀光剑影,顶着万箭穿心拼死打开的城门。这才有的孤胆奇兵夜袭巴彦浩特,火烧粮草解贺兰山之危。
然,他们一旗那半数的兄弟们都是与小李子一起在那城门之上的晨光中变成了一朝一国永恒的无名的英雄雕塑,那是血与泪,那是家与国。那是他们的兄弟,那是他们记忆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他们可以跟着林将军荣归故里,受尽万民欢呼爱戴,纵享大华英雄之名的赞誉敬仰。可他们呢?他们沉眠于异国他乡,把鲜血洒在了风高寒冷的草原之上,直至死亡都在遥望着故乡。无人记得他们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故事,他们能在这活着谈天说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