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两蹶名王!(1 / 1)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十岁从军,四十二岁逝世,前后在军中凡三十二年之久,可谓长历戎行。他本人相貌英俊、身材奇伟,以宽厚温和著称,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勇不可当。十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号大将!统帅20000精兵追随张献忠进入四川湖北,一度射杀明军上将张令。二十一岁(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奉命奇袭襄阳,擒获明朝亲藩襄王。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称制,定国受封安西将军,位仅次于孙可望,是大西政权的第三号人物。时年不过二十四岁。
定国少年英武,军中称之为“万人敌”和“小尉迟”,张献忠战死后,定国随孙可望转战滇、黔,建立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著名的“四将军”政权,定国称安西王。特别是定国忍辱负重、尊重孙可望的国主地位,为巩固云南基地立下汗马功劳,他率兵历时三个月擒获作乱滇省的沙定州,使得滇省大安。也因此有了资本可以和满清、南明进行周旋。
定国最早提出联明抗清,并且主张进占巴蜀、饮马长江。然而,孙可望利欲熏心,只为个人打算,他对于定国功高明显十分嫉妒,曾经借口他事责打定国,定国以大局为重,没有和他计较,此后,孙可望公开叫价要求南明方面封他为秦王,定国深不以为然。西元1649年,定国亲率部队,一鼓荡平贵州,使滇省、黔省联成一片。声威大震!
明永历六年,清军南下,定国请缨抗战,率军出全州,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五月,大败清军,仅用两夜下武冈、克宝庆,势如破竹。六月,夺取全州,七月初一,和清定南王孔有德决战,定国列象阵,孔有德力战不支,败退,七月初四,定国兵围桂林,四大汉奸降王之首的定南王孔有德自杀身亡。孔有德自从航海归顺满清,从山海关一路杀到广西,其间多次大败明军,南明著名督师何腾蛟即死于他手,没想到,如今竟被年仅三十的后生李定国逼得无路可走,有德死前表示要儿子将来千万不要从军、从政。
九月,定国兵发湖南,取衡州、进攻长沙,出兵七个月、拓地三千里,满清震动不已,特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兵近十万,来救湖南,十一月二十四日,双方决战衡州城北,定国佯装败退,尼堪中计,穷追不舍,最后,竟然被乱刀砍死!尼堪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广略贝勒褚英的儿子,是满清的理政三王之一。
李定国收复桂、湘。前后败敌数十万人,纵横数省。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
至此,定国已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使李定国将军真正成为了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这是自从明朝万历年间以来,明清作战清军的最大损失!
黄宗羲称:此为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李定国的胜利引起了秦王孙可望的嫉妒,孙可望假意邀请李定国商议国事,企图加害李定国,李定国识破了他的诡计,只好带兵离开湖南,返回云南。孙可望想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湖南攻打清军,结果大败。
孙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历帝退位。他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除掉李定国,于是亲自率领十四万大军进攻云南。但是,他的将领们非常痛恨他的分裂活动,双方交战时,都站在了李定国一边,孙可望的大军也随之瓦解。孙可望灰溜溜地逃回贵阳,却遭到留守士兵的反对。走投无路之下,孙可望逃到长沙,向清军投降。
由于孙可望的叛乱,大西军和明军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公元1658年,清军在投降将领吴三桂、洪承畴的带领下,分三路进攻云南、贵州。李定国分三路,都战败而返,只得退回昆明。永历帝和他的几个亲信官员慌忙逃往缅甸。
永历帝逃往缅甸后,李定国继续在云南边境集结人马与清军作战,准备收复失地。他先后十三次派人去接永历帝,永历帝都不敢回来。
1661年12月,吴三桂率领10万清兵进入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将其带回昆明。永历帝一到昆明,就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至此,最后一个南明政权彻底覆灭。
李定国闻讯,命人为永历帝发丧,全军将士穿白衣,李定国披发徒跣,号诵抢地,双目血泪,其后悲愤成疾,重病不起。
李定国与大清帝国苦苦抗争了十几年,但他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前,他对儿子和将士们说:“宁死荒外,勿降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