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所产生的恐慌(1 / 5)
1918年6月,伦敦中央刑事法庭开审的一宗诽谤诉讼案,带出一则匪夷所思的谣传:
性 饥渴的英国妇女被战争夺走了丈夫,转而成了同性恋。这一事件的焦点集中在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中。尽管该剧早在1896年就在法国首次上演,随后又被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改编成歌剧,但在英国却为戏剧检查官所禁,理由是他认为该剧\"一半像圣经,一半像色情作品\"。
当1918年4月加拿大舞蹈家毛德·阿伦参与了一场《莎乐美》的私人演出的消息传出,哈罗德·斯潘塞(HaroldSpencer)上校在一份名为\"警惕\"(Vigilant)的下流小报的一个专栏中,发表一篇文章攻击她,该文章有一个惊世骇俗的标题:\"阴 蒂崇祀\"。文章中,斯潘塞惊人地宣称,王尔德的戏剧不仅不道德,而且时下的这部作品正是德国人的一项旨在瓦解英国人战时决心的阴谋的一部分。这么一来,阿伦告他诽谤也就应该不足为奇了。
在三天的庭审过程中,一连串荒谬而令人吃惊的场景上演。诺埃尔·彭贝尔通·比林(NoelPembertonBilling)独立国会议员,《警惕》的出版者,坚决捍卫上述文章的真实性。尽管其妻是法国人,他却在法庭上断言英国社会充斥着堕落者和第五纵队,这些人由于\"腐败和受到敲诈\"而被迫替德国人工作。
一个女重婚犯愿意作证,说政府曾授意她引诱彭贝尔通·比林去妓院,以败坏他的名声。他的主要证人斯潘塞上校宣称,他曾在阿尔巴尼亚看到过一本神秘的\"黑皮书\",德国人在其中记录了他们可以雇作特务的47000名堕落者的姓名,以及他们聚会的按摩院、澡堂和酒馆的地理位置。他断言,德国间谍利用鸡 奸犯、性虐狂和女同性恋者,试图将英国人民带入\"遭奴役的境地\"。他解释道,他之所以以\"阴 蒂崇祀\"作为其文章的标题,是提醒公众警惕\"邪恶女人的圈子\",\"天生堕落\"的毛德·阿伦是其成员,她们试图以各种手段,诸如提供淫邪的娱乐,削弱英国的力量。
事实上,\"黑皮书\"并不存在,斯潘塞上校是个十足的疯子,尽管如此,陪审团仍然宣布对彭贝尔通·比林和斯潘塞的诽谤指控不成立,他们的胜利令公众欢欣鼓舞。毛德·阿伦的律师曾以为,对于认为敌人正试图腐化英国社会这一荒谬的看法完全可以一笑了之。而正是战时的性恐惧和性无知具有如此巨大的说服力,证明了他的判断是错误的。
一批历史学家曾断言,以如此之多的手段粉碎维多利亚式的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必导致对性和性别的种种传统看法的重估。匪夷所思的毛德·阿伦案始终颇具说服力地提醒人们,战争并没有带来任何彻底而直接的解放传统性风俗的方式。整个欧洲数百万青年男子丧生;许多家庭混乱不堪;宗教信仰衰微。
战争以暴力的方式宣告了一个科学、技术和机器化的世界来临。然而,无论在柏林还是伦敦,由于害怕传统性标准不能抵挡这一巨大冲击,一种更为热切的捍卫这些标准的渴望产生出来。其中一个结果就是,警世故事的过量增殖。法国人和英国人不动声色地创作了一连串内容大抵是热衷强暴和摧残无防卫能力者的\"匈奴人\"(Hun)的残暴故事。然而,正如\"黑皮书\"轰动一时所表明的那样,两国的道德家则主要紧盯着妇女和年轻人的性问题。对于性别和长幼关系的变换的恐惧,助长了以通奸的妻子、\"寻欢作乐的女子\"和\"战争婴儿\"为主题的故事四处泛滥。
当保守人士悲叹道德沦丧时,他们死抓不放的首要观点是:妇女正在利用这种由战争造成的无序状态,将自身从旧有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保守人士勉强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战时的经济要求必然使数以千计的妇女作为一种补充力量,投身原先被认为\"属于男人\"的工作。保守人士反对的是随之而来的、明显的性解放的征候。当妇女从爱德华时代的紧身衣中解脱出来从事种种新工作之时,令保守人士担忧的是,她们将抛弃许多她们本应遵守的道德戒律。
报纸报道说战争的爆发导致了性约束的松懈。在谁也说不清能活多久的境遇中,年轻人为什么要放弃享受性快乐呢?
妇女则被说成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即将奔赴前线的青年男子的怀中。为了更好地监视那些经常勾引士兵的妓女而组建的妇女监察巡警,发现他们还得与那些看起来似乎染上了\"黄卡其军服热\"(khakifever)的\"浓妆艳抹的女孩\"、\"寻欢作乐的女郎\"和家庭主妇们打交道。士兵们可能从一个职业妓女那里也可能从一个\"业余妓女\"那里染上性病。在保守人士看来,女人好坏的界线日渐模糊。厌女者甚至指控护士在照看伤兵时谋求色情服务费。鉴于护士--据维拉·布利坦(VeraBrittain)的说法,具有一种\"勾引\"的天性--不知不觉地总是被作为照看虚弱男子的强壮妇女,即便在最低程度上,这也是性别角色的倒转。
根据官方的报告,战争使家庭生活处于巨大压力之下。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