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五课,说说表演(1 / 2)
第6章第五课,说说表演
2005年五月十日BJ记录
奥朗特.考特尔.威尔在课上讲述到:
“演员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有原因的。有些演员的表演仿佛是不废什么劲就自然的水到渠成。他们情感充沛到好像有个巨大的能量库,说哭就哭,喜怒哀惧随意切换。那么,有什么秘诀吗?
他们的回答经常是这样的:了解人物、贴近角色。
了解人物,到什么程度才算真的了解?贴近角色,怎么贴?
到这个时候才要承认演戏靠努力远远不够,确实需要天赋。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对角色感同身受,情绪说来就来;有的人在演戏时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在该有情绪的时候硬是发挥不出来呢?敏感的共情能力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有,它是“演员的天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这天赋,也可以从生活中获得。
假如说,想成为一个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演员,想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塑造角色、就必须学会把内心所拥有的情感的财富,以更好的更有效的方式运用到作为演员的创作中。
奥黛丽·赫本曾说,“我为了更好的去理解每一个角色,走进每个角色的内心,塑造出人们都喜欢并认可的人物。”不知道大家看过娜塔莉·波特曼多少作品,无论是《偷心》还是《黑天鹅》,她总有办法把角色塑造的独具特色,和任何演员在一起演戏,别人都无法夺走她的光芒。言语动作间流露出的微妙的情感,让人不得不被她吸引。
演戏,演的是一个“人”。只要理解了人物,演员就不会有夸张、做作的表演方式。为了让表演真正地融入角色和现实,体现出令人信服的真实感,演员需要探索出角色的前尘过往、因果关系,并且自然地把它体现出来。
人是复杂多面的,可以说演员把角色演的越多面越深刻,就越会让观众回味无穷。
所以说:“演员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了解人物内心,能让演员更倾向于遵守生活的逻辑,从生活出发去研究人物的心理,创造人物形象,真实的反映生活。曾经总是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演员”?
其实,没有一位演员是白白成功的。成为演员的第一步,大概是需要有勇气去尝试和坚持吧。
我倒是觉得一个演员从普通人称为演员先要经历些什么一点点成为演员,这也是普通人称为演员努力是一部分,机遇是一部分。
总的来说,用中国的古语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条我补加一条就是“伯乐相马”。
所以,没有伯乐相马肯定是不行的。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在总结表演之中领悟到的,说起之前电视剧《宝莲灯》有句话说得好“修养、眼光、智慧”这句台词,也用在未来的表演学我认为这没有过时。
可以成为你的助力,前提是,你要有决定。
今天聊聊表演,说说我总结的表演方式和方法:
演员每天学习日常:情感表演、动作表演、即兴表演、镜前表演、剧目排演……。今天带大家体会:学生们如何进行动作表演?
观察生活
表演中的动作是演员按剧本的人物要求,以自己生活经验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设计的,它遵循生活中动作的规律。首先生活中要观察人,观察衣着打扮、行为举止、神态、语言,还要会观察环境,要锻炼观察力,在表演时注意细节,从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表演更加真实、生动。
把握好表演的外部动作
运用动作和语言来塑造角色,所以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实质和基础。一切动作的产生都必须符合剧本的情境、符合塑造人物形象的需求。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以及具体的情境是进行外部表演动作的前提。
动作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做什么(任务)、为什么做(目的)、怎样做(过程)。
在表演中“做什么”“为什么做”是动作的依据、目的,演员应该在表演开始行动之前就已经明确知道做什么;“怎样做”是动作的具体手段和表现内容,必须是行动的过程之中,在对规定情境的真实感受和对人对物的交流适应中产生。
把握好表演的心理动作
心理动作也称内部动作、内心动作,是指以改变人(包括对手和自身)的意识为目的一种看不见的内在动作。在表演中,内在的心理动作具有重大意义,任何外部动作、语言都是以心理动作为前提,都是有内心根据的演员在表演中要根据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组织有机的心理动作线,以保证外部动作的有机、连贯、生动形象,又要通过外在动作唤起相应的内在心理和情感。
有了方法接下来就要多多练习,把内心深处的那种表演欲望给挖掘出来。
学无止境,对于热爱的事情来说要不断的学习和深造,提高自己表演专业的艺术修养和专业素质;挖掘自己的表演潜能,提升表演技能;但与其自己不知对错的琢磨,不如跟着专业老师学习。奥朗特.考特尔.威尔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