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无处下嘴(1 / 2)

加入书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所写,大意就是期盼着国家能够统一,出现于南宋。

现如今的情况与之南宋很相似,基本就是属于分江而治的状态,东晋与南宋都有一些热血之士期盼能够横渡长江,拼死从胡虏手中抢回失地。两个不同的朝代中,的的确确也有人前仆后继为了国家的统一在努力,要说起来东晋要比南宋实际行动更多一些。

有一个数据非常的明显,东晋与胡虏的战争,所在战场大部分是长江以南的敌占区。那么是不是可以认清一点,东晋实际上没有那么无能,要不战场应该是出现在国境之内,不是处在敌占区?

“这样说的话,也不是那么无能。”刘彦看到收集的资料后,对晋军有些刮目相看,他突然对祖逖和庾亮很有兴趣:“祖逖不止会闻鸡起舞,庾亮也不单单是一个美男子。”

要说东晋意图收复失地是那几次动静最大,该是祖逖和庾亮的北伐,不过祖逖并没有得到什么支援,祖逖一直都好像是在孤军奋战,以微弱的实力在不断遭遇的背叛中艰难求存,亦是坚持北伐。

庾亮的北伐要比祖逖动静大非常多,毕竟庾氏是续王氏之后的东晋第一门阀,能够动用的人脉可不是闹着玩。由人脉带来了庞大的资源和人力,庾亮的北伐却也是显得无比艰难,祖逖北伐时期中原还有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可以收买和收降,庾亮北伐时期却是石勒强势的期间。

桓温在暗地里攥紧了拳头,他一直是拿祖逖和庾亮当榜样的,总是想着有朝一日也能率军北伐,于青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要说起来,桓温可是有点憋屈,他一心想要获得长江以南那些门阀和世家的支持,可是忙碌了数年仅仅是少许的收获。这一次他会来汉军这边,是怀着立功心切的想法而来,可倒霉催的竟然被刘彦强行扣押,立功没立成倒是地位和身份都变得异常尴尬。

“君上重视祖公与庾公,倒也是一件好事。”袁乔压低了声音,说道:“之前对我等长江以南的士人,印象之恶劣难以言表。”

桓温苦笑,也是压低声音:“不见多少尊重,只谈闻鸡起舞与美男子称号。”

也对,刘彦根本就没有谈北伐,只是说了一些无关战争的话,真心是没有看到什么尊重的影子。可是,那不代表刘彦不尊重祖逖和庾亮的努力,仅仅是叹息一些人的努力被更多的人扯后腿。

汉军取得徐州战役的胜利,目前正是处于攫取胜利果实的时刻。

在这么一场徐州战役中,晋军根本就没有担任什么重要角色,仅仅是牵扯了石碣赵军一万的兵力,着实是无法让汉军这边对晋军有什么尊重的理由。

“这个道理谁不明白呢?”袁乔苦笑说:“是汉军太强,不是晋军太弱。汉军强得有些过分了,以一个部族的实力竟然有两千以上的甲骑具装,更有那么多的突骑。”

“这一场决战,强弩与连弩的重要性比之骑兵尤甚!”桓温对汉军的步阵印象之深刻是刻骨铭心的那种:“我们……不,是晋军也有强弩和连弩,但晋军为什么不能像汉军表现那么恐怖?”

“协同!”袁乔满脸的严肃:“汉军临战布阵,战中变阵,近乎没有任何停滞和不协调。”

“此等步军,恐怕与之强汉的铁血劲旅不相上下?”桓温可是一个有读史书资格的人,他有些憧憬,又有些渴望:“曾经的汉军,只要箭矢不缺,胡人只能退避。他们是有车阵,而今却是使用盾阵,战法不同,却是同等犀利。”

桓温和袁乔都是明白人。

骑军或许不需要什么军阵,只依靠其短途机动性,灵活多变的选择性,驾驭起来也就是那个样子。

步军不同,步军中的乌合之众和精锐,表现出来的就是翻天覆地的两个模样,那无外乎是能够组成阵型或不能组成阵型。而能够步阵而战就能够称之为精锐,那是经过长年累月的操练,可以办到令行禁止,能够依照号令而厮杀。

不管是年代,士兵但凡能够令行禁止才算是精锐,士兵哪怕是有再好的杀敌本领可不听命令,也只是兵油子。而兵油子在军中是害虫,存在的害处更大,既是所谓的一颗老鼠屎会坏掉一锅粥的道理。

两人不知道汉军的精锐步卒有多少,他们只知道一点,汉军在中原经过这一战,显示出来的实力在中原绝对有一席容身之地。

“着实是……”桓温有些患得患失:“我俩很难回去,已经表示效力,却不知道刘使君……,不,是君上会怎么对待?”

袁乔一听脸上的表情更苦了:【参军到底是几品的官职嗳?元子似乎还没有被任命官职?】

这个时候刘彦已经在进行新的部署,他们会在这边进行必要的停留,是处理战俘问题,也是部队到了必须休整的时刻。

认真讲起来,自挥军西顾之后,汉军大半年来一直都是处于临战状态或者直接是参战状态,一再作战下来要说不感到疲惫是假的。

对,汉军在徐州战役刚刚取得大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