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五十八章 带血的大印(3 / 3)
仅不杀,还厚待他们。
这年秋天,吴越进攻毗陵,徐温领吴军与之战于无锡,曹筠深感徐温的大恩,阵前投奔徐温,吴军大胜。
天祐十二年(915),徐温受封齐国公,兼任两浙招讨使,开始镇领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齐国。徐温在升州设立大都督府。
天祐十四年(917),徐温迁治金陵,以长子徐知训居南吴都城扬州,辅佐杨隆演,控制南吴政权,大事都是徐温遥控指挥裁定。
◆广陵政变
徐知训仗着老爹的威名,骄横恣肆,不但凌辱诸将,还经常侮弄吴王杨隆演,毫无君臣之礼。
严可求的粉丝,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同平章事朱瑾,很受杨隆演的宠信。杨隆演经常在朱瑾面前大倒苦水。
徐知训早年曾向朱瑾学习兵法,得其悉心教授。后来,徐知训向朱瑾求取名马,朱瑾没同意。徐知训怀恨在心,竟然派刺客晚上去刺杀朱瑾。朱瑾武功高强,勇冠三军,这几个小毛贼怎么会是他的对手,三两下就被其击杀。朱瑾知道这是徐知训所为,他将刺客在后院就地掩埋,对此事隐忍不发,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徐知训很疑惑,他派去的刺客都去哪儿了呢?
为了缓和与徐知训之间的矛盾,朱瑾派自己的几名歌姬去问候徐知训,向他献歌献舞献酒。这可是朱瑾悉心培养的歌姬,色艺俱佳,撩得徐知训心里面如同百爪挠心,差点没全军覆没。朱瑾这也是没事找事,你明知道徐知训胃口大,还投怀送抱,自找苦吃。
吃了亏的朱瑾,就去找吴王杨隆演,劝说杨隆演寻机诛杀徐氏父子,以除国患。
徐知训忌惮朱瑾在朝中的地位太高,徐温也担心朱瑾不能亲附自己,天祐十五年(918),六月,外放朱瑾为淮宁军节度使,治所在泗州(今江苏盱眙)。
徐知训在家中设夜宴为朱瑾饯行,第二天一早,朱瑾去向徐知训辞行,却被告知徐知训夜醉未起。朱瑾很郁闷,就以“不奈朝饥”为由返回家中。徐知训酒醒后,深感“愕然”,立即派人给朱瑾送信,说他会在晚上回拜朱瑾,亲自赔不是。
当晚,徐知训如约来到朱瑾府上。朱瑾让妻子陶氏频频劝酒,还答应要将徐知训之前想要的那匹名马,相赠与他,徐知训大喜。
朋友妻不可欺,绿帽子戴错了地方,难免会遭来杀身之祸。
陶氏也是个绝色美人,长于歌舞,徐知训骄傲荒淫,竟然在席间调戏陶氏,朱瑾不堪忍受羞辱。
室外,有徐知训带来的随从数百人,朱瑾在院子里拴了两匹烈马,解开马绳,任其互相踢咬狂叫。
他将徐知训请进内室,唤陶氏出来相见。徐知训正与陶氏见礼之时,朱瑾在背后用笏板将徐知训砸倒在地,早已埋伏好的兵士随即冲出,将其杀死。
院内,马的嘶鸣和撕咬声,掩盖了内室发出的嘈杂声,徐知训的随从对里面发生的事丝毫没有察觉。
朱瑾披挂整齐,驱散徐知训的随从,骑马驰入吴王府,将徐知训的首级拿给吴主杨隆演看,道:“我今天为吴国除掉了这个祸害。”
杨隆演惊惧掩面道:“此事是您一人所为,这事我什么都不知道。”起身进入内室,闭门不出。朱瑾气得以头撞柱,忿然道:“婢子不足以成大事!”转身提剑而出。
这时府门已关,徐知训的党徒已经将府门围住。
朱瑾翻墙时折断了脚,自知无法脱身,叹道:“吾为万人去害,而以一身死之,此生足矣!”于是横刀自尽,时年五十二岁。
徐温闻听广陵之变,立即派自己的养子徐知诰就近自润州渡长江,来扬州平乱。
徐温下令族灭朱瑾满门,将朱瑾的尸首沉入雷塘。后来,严可求将徐知训在扬州的胡作非为尽皆告知徐温,同时告诉徐温,朱瑾的事不能做得太过了,宰相肚里能撑船,大家的眼睛都看着呢。徐温这才命人将朱瑾的尸首捞出,改葬在雷塘之侧。严可求总算是能为朱瑾做点什么了,也不枉朱瑾称自己老师一回。
对于朱瑾的同谋,朱温也没放过,首先要杀的就是部将米志诚。
严可求对徐温忠贞不二,他担心米志诚会反抗,便派人假装从湖南境内来报告军事胜利的消息,借召开庆功会的机会将他召来,趁机将其擒获斩首。
徐温的亲儿子们都还很小,就让养子徐知诰接管了扬州国政,任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严可求任营田副使,后又升任门下侍郎。
养子徐知诰借着朱瑾杀死徐知训的契机,由润州跨江进入扬州,接掌了徐知训留下的权力空白。
在五代这个风云变幻、暗流涌动、血雨腥风的动荡年代里,徐知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基础,不骄不躁,不败不馁,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不受待见到力挽狂澜,从政治边缘到权利中枢,他坚持做到更好,他更坚信自己一定会飞得更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