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十八章 奉诏整军(2 / 3)
王二十四年,大约是公元前1027年,印光大师、虚云长老都是这样开示的。
佛祖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的太子。他在蓝毗尼花园诞生那天,正是西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
据《周书异记》记载:当天,都城洛邑附近的江河涨水溢出河床,泉池涌泉,山川、宫殿震动,一道五色光贯入到宫中,接着天空变成青红色,城中香气四溢。
昭王问群臣:“这是什么征兆?”太史苏由占卜后答道:“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与本朝并无干系,此乃西方有大圣人降生,且这圣人所教化的道法,将在千年之后传到本国土。”昭王听罢,命人将这件事情刻在石碑上,埋于王城南郊。
这件事发生后的一千多年以后,时间来到东汉。
《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位神异的金人,身高六丈,背项发光,从空中飞行而来。
第二天便询问众臣,太学闻人傅毅回答说:“周昭王时,西方有佛出世,其身长一丈六尺,遍体金色,陛下梦中所见的金人,应该就是佛吧!”
博士王遵接着加以证实道:“据《周书异记》的记载,佛出世时,天地间呈现出诸多祥瑞,周太史苏由曾预言,佛的教化将在一千年后传到这里。臣以年代推算,苏由预言的正是现在这个时候,陛下梦见的,想必是佛无疑。”
于是,汉明帝便派遣蔡谙、秦景、王遵等使者十二人由洛阳出发,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这十多位西行求法者越过天山、葱岭,辗转来到古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永平十年(67年),蔡谙等西行求法者同两位印度僧人回到洛阳,带回了经书和佛像。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正西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寺。鉴于佛经佛像是由白马驮载而来,遂以白马为名,就是今天的白马寺。
自此,佛教在中国大规模传播。
从古至今,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有很多,许多王朝都将佛教奉为国教,捧上了很高的地位。比如:
北魏弘扬佛法,将佛教作为了国教;
南朝梁武帝,将佛教作为了国教;
女皇武则天以及唐朝很多皇帝皆尊崇佛教;
南唐国主李煜、吴越王钱镠皆尊崇佛教;
元朝时,忽必烈将佛教立为国教;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身就是和尚出身;
清朝也将佛教作为了国教,很多时候上早朝,皇上会带领大臣们一起读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基本方针。一切诸佛都教导弟子们,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
佛门当中不乏高僧大德,开悟的大师,觉醒的圣人,比如达摩祖师、莲花生大士、六祖慧能大师、智者大师、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等等。
可见,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导人向善的文化,更是一种让人智慧大开、超凡入圣的修行法门,不可等闲视之。
五代时期,连年的战乱,让中原地区到处是“人烟断绝,土地荒芜,荆榛蔽野,水利失修”。
战争首先是让人口锐减,另外一方面,为了活命,很多百姓不得已遁入空门,有些人是真的看破放下,认真修行,四大皆空了。
这些人中的也有一部分是假和尚、假尼姑,他们是为了逃避兵役和税赋,选择出家的,出家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职业而并非一种信仰。
打仗打的就是银子,不但消耗粮食,军械,还有兵力消耗。周世宗柴荣认为不事稼穑的和尚尼姑越来越多,这已经大大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和兵役徭役征发。
为了让僧尼回到生产第一线,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富民强,将一个处于内忧外患的后周政权打造成为五代第一强国。
后周显德二年(955)五月,周世宗柴荣昭告天下:对大周土地上的寺院,“非敕赐寺额者皆废之”,拉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许多大臣极力反对皇帝这样蛮干,但柴荣不以为然。
赵匡胤一听这事就慌了神了,当年他在武关道上落难时,没少得到出家僧人的照顾,尤其那位襄阳老僧,不但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还给自己银子,为自己指点迷津。大恩未报,现在这些人却要大难临头了,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他求见柴荣,请求他网开一面,对佛教不要斩尽杀绝,尽量多保住一些寺院,让老百姓有个释放心灵的圣地,缓解压力的殿堂。不能搞一刀切,尽量保护那些古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不受破坏。
柴荣想了想,没答应。
“我要的是天下,一个大大的中华,一个统一的中华,佛门不是讲究大慈大悲吗,那就让他发点慈悲给我大周,让他的徒子徒孙还俗发展生产好了,要学佛也可以在家念经,这一点我不反对,总之,生产劳动不能停,国家富强不能等。”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赵匡胤极力劝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