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海里捞针(1 / 3)

加入书签

辛雨这一次也没有让黄粱失望,毕竟是知根知底的人,所以她很痛快的就把十六年前专案组掌握的恒达超市的员工资料发给了黄粱。

黄粱的好运气还没算完,简单的过一遍资料后,他高悬着的心算是降下来不少了。需要调查的人数不多,总共才153人。

在黄粱原本的估计中,这一数字能在三百往上,毕竟是一间大型超市,说不定员工的人数会十分庞大。不过这间早在七年前就已经关门歇业的恒达超市的规模似乎并没有黄粱估计的那样大,正式的男性员工的数量也才一百多人。

好吧,其实这个数字还是挺夸张的。

“太夸张了吧。”张芷晴不禁咋舌道,“一百多号人,还是十六年前的信息,黄粱,你还是趁早去麻烦别人吧,我可来不了。”

“我不麻烦你麻烦谁?”黄粱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总不能什么事情都去麻烦辛姐——”

“达成共识,辛姐可以的。”

“辛姐不可以。眼瞅着就过农历新年了,总局那儿忙的团团转,我怎么可能让她为我分散精力?”

“咱这是调查凶案诶!”张芷晴不服气的反驳道,“搞清楚轻重缓急,是命案诶。”

“的确是命案,但问题在于被害人十六年前就已经去世了。”黄粱没好气的说,“你认为这件事的重要程度能排名前列吗?”

“可是——可是这也太难为人了吧...”张芷晴欲哭无泪的抬头看着黄粱,“一百多号人啊,黄粱,一百五十多号人啊!你不能攥住蛤蟆非挤出脑白金来啊!”

“这是什么屁话?有抱怨的时候,你都能调查完一人了。赶紧的,上面可不光有人名,详细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住址,还有当年的联系方式——”

“你见过有多少人十六年不换电话号码的?”

黄粱当没听见,接着说道:“总之材料还算是丰富,你能不能做出一桌子好菜来,就看你的本事了。我相信你。”

“打住,别给我灌鸡汤,我都不相信我自己呢...”张芷晴无奈的叹了口气,“我现在递交辞呈是不是晚了点?”

“知道还不去干活?”黄粱拍了拍她的后背,“赶紧的,乖。”

张芷晴咬牙切齿的走向办公间,嘴里不停的嘀咕着:“你这种黑心的、压榨手下员工的暴君,你等着,将来有你的好果子吃!”

“赶紧的,效率第一。”

摆在张芷晴面前的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烂摊子,为了加快效率,她首先制定了一个大的方针:把注意力集中在明前仍住在京阳市的人身上。

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想要锁定那些离开京阳市的人的下落费时费力,倒不如先从省时省力的来。

确定了这一大方向后,张芷晴花了两分钟的时间思索具体的方法,然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利用手中掌握的这些人员的个人信息,去确定他们名下的房产信息。以此来判断他们是否仍在京阳市定居。

考虑到这153号人都是男性,而且年轻最小的今年也有三十六岁,最大的已经过了六十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名下还没有一处房产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在十六年前,在京阳市买套房对寻常人家还不是一件势比登天的难事——虽然不论什么时候,二环以内的房子都是天价——所以如果这人目前仍在京阳市定居,十有八九名下应该有房产。

就是用这种略显粗糙的方法,张芷晴成功的把需要调查的人数缩减到78人。

被排除的人员中包括户籍信息变更到外地的、名下拥有位于其他城市房产的、还有已经过世的——黄粱用一顿饭的代价换到的来自王建仁的帮助——和出国的人。

一番折腾过后,还剩下了78人。其中43人名下有位于京阳市内的房产,其余的35人则是无法判断是否在京阳市内定居,还是说去了其他城市。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是京阳市本地人。

毕竟京阳市是一座住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的大城市。

拿到了43人的大名单后,黄粱的苦日子就开始了。他根本手中掌握的这些人的个人信息,一一去走访这些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去了解他们的近况。

得益于去年恰逢赶上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所以派出所从社区掌握到的辖区内的常住人口信息还新鲜热乎着。这对于黄粱而言是一针强心剂,让他原本低落的情绪立刻变得高涨起来。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一般,人口数据的更新让黄粱的调查下降了好几个难度,让他增添了几分信心。

就是每天的油钱直线上升让黄粱有些无奈。碰巧赶上油价上调,黄粱只能感叹自己的运气还是如此的令人放心。

在京阳市四处走访的过程几乎黄粱独自一人完成的。无论是张芷晴还是豆眼——豆眼可能想出去走走,但是黄粱不想让自己的爱车中沾满狗毛——都舒舒服服的躺在温暖的沙发上,享受着临近年关的难得的悠闲。黄粱真的几次三番的想把张芷晴从事务所里拽出来,让她睁大眼睛好好看一看,大街上那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