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1 / 3)
在刘煜在吕宋设立三县的同时,还不忘在千里之外的广南东浦,美荻一带设立嘉定县。
这也成了吕宋明廷第一个海外县。
若是广南国主知道,明廷竟然在广南的地域上设立了一个嘉定县,非得吐血三升不可。
刘煜命陈上川为嘉定县知县,杨严迪为嘉定总兵。
由于现在杨严迪还在琼州征战,因此总兵一职暂时由陈上川担任。
此时,嘉定县初定,陈上昌也开始大力发展民生,鼓励汉番民众开垦荒田。
经过去年那一场战乱,嘉定一带人口凋零,百废待兴,幸而得到了明廷大力援助,这才使得下半年东浦挺了过去。
在东浦官员大力发展下,今年夏收大丰,不但回馈给了美获,甚至将去年欠明廷的粮食也一并还了。
而在外,陈上川也以明廷的名义向河仙镇派出了使者。
河仙镇距离嘉定并不算远,乘坐木舟不过两三日便可抵达。
要说这河仙镇也是南洋华人建设起来的一个港口国。
处于真腊、暹罗、广南三国的交界之处,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尤为优越。
莫玖在此建立河仙镇也有一段时间了。
这期间,莫玖在此招拢南洋华人,建立商贸港口,引进西洋火器,建立火枪队,与暹罗抗衡,商贸发展得如火如荼。
当得知明廷占领东浦设立嘉定县后,莫玖也是吃惊不已,连忙邀请嘉定县的使者入府中做客。
“听说陈杨二将抗清失败,南投广南阮主,被阮主收留安置在东浦一带,而今为何又要背弃广南?”莫玖见到使者后直言道。
那名使者早已年过半百,两鬓斑白,见莫玖发问,只是微微一笑,解释道。
“我等都为明人,岂能效忠番主,陈将军和杨将军久居广南之下,不过只是为我大明子民在安南求得一线生机罢了。”
“而今吕宋明廷已立,我等明人自然是归顺了朝廷。”
听了陈安德的话后,莫玖点点头。
“我也曾听暹罗商人提起过,说吕宋立了一个明廷,比西班牙人争夺吕宋岛,没想到而今势力竟然已经到了安南,真腊一带。”莫玖长叹道。
“如今,我在真腊王麾下做客,在此招募流民建立乡镇抗拒暹罗,广南,名义上我也是真腊的臣子。”莫玖道。
“大人真当如此吗?”陈安德那深邃的眸子看着莫玖。
莫玖饮了一杯浊酒,不再看向陈安德。
“我虽为真腊臣子,但实际早已自立。”
“而今河仙镇发展也是蒸蒸日上,我知你意,不过是想劝服我归顺明廷。”莫玖冷冷道。
陈安德不可置否的点点头。
“而今明廷无论是想反清复明,还是立足于南洋,都需要团结南洋明人的势力,而今河仙应当归顺明廷。”陈安德解释道。
莫玖站起身,断然否决。
“陈先生,还请告知陈将军,我河仙早已自立,不愿参和明廷之事。”
对此,陈安德倒也见怪不怪,反而只是语重心长地嘟囔了一句。
“河仙可自立否?”
听此,莫玖只是冷冷一笑。
“吾在此建立城镇,收拢汉人移民。”
“新建城墙,开掘护城河,赶造木舟,又从佛郎机人、英吉利人那购置先进火器,组建军队,经数次大战击败暹罗入侵,陈先生认为我等可自立乎?”莫玖指了指院外的一列火铳手,笑道。
“河仙镇装备精良,水师战船皆备。”陈安德点点头,此行所见也确实如此。
“但河仙汉人不过千,兵不过数百,又能与暹罗、真腊、广南抗衡。”陈安德又反问道。
“君不见嘉定一带,我东浦明人数千被广南与真腊联军合围,若不是大明远征东浦,我嘉定早已危矣?”
莫玖脸色一变,对于东浦的事,他早有耳闻。
也知真腊与广南勾结,合兵包围了东浦。
最后大明远征以1:2的情况下,竟然大败广南与真腊联军。
“我等受真腊王庇护,替真腊王抗衡暹罗,又何须担心广南与真腊敌对?”莫玖摇摇头。
陈安德听到此后不禁大笑,吃着茶看向院外。
“我大明已在东浦一带设立县城,也就意味着广南早已和河仙隔绝。”
“而今,真正立于河仙一旁的三国是暹罗、真腊与大明。”
听到此话后,莫玖终于还是沉默了下来。
陈安德不再说话,而是在那自顾自地品茶。
夏日炎炎,府内只听得见夏蝉的呼鸣声。
屏风旁的熏香散发着一股古雅的香味。
俩人就这样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莫玖率先打破了平静。
“陈先生,此话当讲。”
陈安德只是笑着站起身,向莫玖行了一礼。
“而今,大明早已立足南洋,已是兵强马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