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坐车时的趣事(2 / 7)

加入书签

下午回来。杨易平说要吃那个干菜饼。她讨厌那个干菜的味道,便买了一只。到了汽车站,得知要到九点钟的车到泄头,便也买票。又去买了些水果,木子李买了油饼子,可惜是冷的,以后别去买冷东西吃了。杨易平玩游戏机,她看报纸,在候车室里,等了半个小时,时间到了,她觉得她的心跳得很厉害,终于上车了。

一上车,她便和邻座聊天了,得知对方是旦旦厂的,今天停电,便回家去枫桥。对方大谈厂子里的事。杨易平打了一会游戏机,胃难受,木子李便一直讲笑话给她听,虽然嘻嘻哈哈,可是胃还是难受的。木子李讲了许多话,讲到厂子里的趣事,反正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后来累了便也不说了,伏在车窗上,看天上的云朵,是盘山公路上去的,只觉得云在旋转。咦,也蛮有新奇感的。

路好长好长,终于到了泄头,问了一个中年妇女:

“大姐,去上步溪村如何走?”她说:

“是自己村里,跟我走好了。”在路上试着和她讲话:

“蔡芳梅也不常在家的吧?我们是她的同学,今天去看看她。”那个中年妇女才明白是另个一个人,便说:

“是男的,还是女的?”木子李想也没想随口就说:

“男的。”杨易平笑着说:

“女的。”乐得大家哈哈大笑。后来中年妇女问起蔡芳梅爸的名字,便也说了。她才说:

“噢,对了,他们是另外一幢房子,在村外。”此时来了一个挑箩筐的人,长得瘦瘦的,不高,不是很友好的样子。那个中年妇女说:“这个是蔡芳梅的叔叔。这两个小姑娘要去芳梅家,到你侄女家去,你带她们去好了。”那个男的半天没有吭声,许久才说:

“我兄弟,侄子,侄女全都没有了。”木子李和杨易平好半天没有吭声,只顾自己走路,那个女的和男的在交谈着:

“她们是你侄女的同学,比如问到你身上,你总要指点她们去的呀。”他们说着一些心中的感受,男的超到她们前面去了。那些路变成了下坡小路,全是用小石头铺上去的。球鞋打滑,她们走得很是狼狈,脚底也生疼。实在是走不动了,还是坚持着走。后来那个女的村子到了说声:

“谢谢。”便分手了。那个男的没有声音,木了李搭讪着话说:

“叔叔,你把米挑到外面去买?你好力气。”

“是的。”他口气柔和多了,到了他的家门口,还好客地留她们吃饭,当然是客套话,也好心的指出她们的去路:

“沿着小路一直往前走,那儿只有一幢房子就是了。”

“谢谢,叔叔,那我们走过去了。”便也分手了。两个人便走上了。交谈着蔡芳梅以前求学实在是太艰苦的。真得,那么不方便的交通,也真亏她居然一声不响。越走越不象路了,走在田埂上了。

前面是有一幛房子,外面拴着一头牛,肚子大大的,房子很是破烂。外面也是一些柴草,木子李在自言自语问:

“有人住吗?”听见里面一个极其象蔡芳梅的声音在说:

“人客来了。”走出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来,估计因为在烧菜,两颊红红的,穿着打过补丁的裤子,看样子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典型农村妇女,听见声音木子李很高兴,连忙叫杨易平,可走出来的人却让她傻眼了,小心翼翼地说:

“这儿是不是蔡芳梅的家?”

“是的,芳梅没有和你们一块来吗?”

“她还没有来?”木子李和杨易平面面相觑,

“我们从城关来,和她约好今天来的。”

“那么等一下好了,他们马上来了,先坐。”便一块走进屋里去,里面的陈设极其简单朴素,灶间用一堵墙隔开,一张桌子,旧的,凳子也是极旧的。地面凹凸不平,她妈一开口就说:

“我家穷。”木子李说:

“一样的,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乐趣。”说上几句,门前是山,便走出来了,和杨易平悄悄地说:

“路上还抱怨芳梅不来接我们,她还没有回家呢。她妈招呼着她们坐下来,泡了糖开水,他爸在另一个房间里织着簸箕,他说:

“是女儿厂要做的,大的8元一双,小的4元一双,一年也将有千元的收入。”他们总是说芳梅在这样的家中,是那么倒霉。她们连忙说:

“没有关系的,是靠自己创造生活的。”交谈着家常,杨易平不怎么说话,她却是叽叽喳喳的讲个不息的。听见有人在老远的路上叫:

“妈,妈。”芳梅妈说:

“芳梅来了。”木子李便连忙拉着杨易平的手去迎接她们,只见远远的大路上有一行人,牵自行车的前面走,她的舅舅也和她们一起来的。老远便各自叫着名字,真得太高兴了。路上所有的一切,包括失望疲劳都不在乎了。一共来了四个人,加上蔡芳梅,还有她舅舅和一只狗,她和杨易平,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又回到了蔡芳梅家,一个女的,三个男的,一个上了年纪,有胡子养着,一个穿着军衣军帽,不高,但方脸,眼睛很有神,大约是去当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