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文房四宝试墨,这是传统(1 / 3)
“为什么不能是真的?”
叶陵看着直播间淡然开口。
直播间众人哑口无言。
他们完全是下意识喊出来这句话的,哪里想过为什么不能是真的?
甚至他们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这个东西的具体样子,只是看到屏幕上有人在说,就跟着说了出来。
叶陵摊开手露出手中墨锭。
众人终于看的清清楚楚。
叶陵掌中是一条三指宽的椭圆状黑色物体,的确和边上的煤块不太一样。
只是这个是怎么看出是王羲之的墨锭的?
观众全都不信。
叶陵转过墨锭指着上面两个小字道。
“王羲之,东晋琅琊临沂人,字逸少。”
“这墨锭看年代是东晋的,再加上这个字,基本错不了。”
“当然,如果要验证,还需要做一件事情。”
“什么?”
观众听到这个都有点好奇。
东晋的墨锭还能怎么验证是不是王羲之的?难道要把王羲之本人喊起来么?
山海学徒:“试墨就可以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做墨迹鉴定的。”
直播间一个观众说话。
众人看着他的认证信息都惊讶起来。
“山海书画院?那不是大夏国最好的画院么?”
有没听过山海书画院的都在询问这是什么地方,知道的就在弹幕里科普。
“山海书画院是大夏国近代最好的书画院,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是山海书画院的会员。”
“书画院内的师承一直可以追溯到宋徽宗时候的宣和画院!”
听到这个介绍,大多数观众才意识到山海书画院的地位,一个传承了千年的书画院,这里面必然有不少高人。
连带看着山海学徒都高深莫测起来。
要知道能进入山海书画院的,无一不是能够在国际上有成就的书画家。
这位山海学徒挂着认证,绝对不是等闲人。
众人虚心请教这个试墨是怎么回事。
山海学徒也不藏私。
“试墨就是是检验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质量。”
“因为都和墨有关,所以统称为试墨,是书画圈的传统了。”
观众们都没有听过这个事情,觉得新奇,全部请山海学徒讲细一些。
“古代笔、墨、纸、砚产自不同地区,而纸、笔、砚这三样又都受到墨的影响。”
“为了尽可能的创作出好的作品,书画家们都会在动笔前先试一下砚台研墨的情况以及墨的成色和纸笔的渗墨度。”
“后来就把这个过程叫做试墨了。”
“那和这个试墨也没有关系吧?”
“当然有!”
山海学徒看到直播间观众还没理解继续补充道。
“刚刚说了试墨的事情。”
“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因为文房四宝的缘故出现波动,都会囤积一批比较接近的备用。”
“而影响墨的这种性质的就是里面的松烟、动物胶、雪松油、冰片这些材质的含量。”
“这也是通过鉴定可以鉴定出来的。”
众人听到这里纷纷哗然。
这可真的是全新的知识点,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原来墨还有这么多讲究。
只是还有人不是很理解这个东西的价值。
“就算是王羲之的墨锭?”
“那也是个墨水,这东西总不至于贵出天价吧?”
“都是在纸上写字画画,现在的墨锭应该更好才是,这个东西价值应该不高吧?”
“天真!”
山海学徒毫不留情地开口。
说完看向屏幕一脸恭敬。
“叶大师,不知道这方古墨有没有意向出手?”
“我们山海书画院愿意出资百万购买。”
什么?
听到这个价格直播间观众都怔在原地半晌没回过神来。
这么一个墨锭就要百万起步了?
这别说是墨锭了,金锭都没有这么贵吧?
宝友们惊叹着,就看到叶陵摇头。
“这墨锭,不卖,我留着有用。”
“而且,百万,低了!”
啊这。
观众们倒吸一口气。
不管有用是真的假的,可是百万都不卖,还说低了,这也足够离谱的。
“叶神这价格真的离谱!”
“我听说学艺术的贵,可是没想到能够这么贵,一块墨锭就百万了,吓到了。”
“宝友别开群嘲啊,我就是学艺术的,还用着三毛钱一根的铅笔呢!和他们比,我简直是流浪汉。”
“楼上学素描的还好,我是画版画的,更惨好么?版子都是自己去家具厂里捡刨出来的。”
“这么硬核了吗?”
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