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拍卖会(1 / 2)

加入书签

徐三桂说道,“我也想知道。”

周维命对丘专家说道,“这幅字贴你鉴定过了。”

丘专家说道,“是。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

孙国强说道,“什么字贴,我都心痒痒了。”

张经理向5位专家介绍了周明,说道,“这位是周先生,字贴的主人。”

周维命说道,“小友也姓周,五百年前,是本家。”

周明说道,“周老师好。各位老师好。”

徐三桂说道,“小友,字贴可以给我们看一下吗?”

周明说道,“当然可以。”然后,取下背包,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木匣子,放在桌子上,打开木匣子,木匣子里卷着一幅字轴,周明说道,“请各位老师鉴赏。”

周维命戴上一幅白手套,拿起字轴,放在桌子上,卷开。

一卷开,丝,5位专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徐三桂震惊地说道,“王羲之的《寒切贴》。”

其他4位专家的眼睛里也出现了震惊。

5位专家仔细地鉴赏这幅字贴。

还有一位专家拿出了放大镜。

顿时间,房间里安静下来了。

过了许久,周维命喃喃说了一句,“这幅字贴不得了。”

徐三桂接话道,“是啊。这真是不得了。”

......

经过半个小时的鉴定。

5位专家都鉴定为王羲之真迹,加上丘专家,6位。

鉴定完后。

去了首都大学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做了C14年代测定。6位专家也跟去了。

加急。

下午3点就出测定结论了,结论为:公元355年正负30。(范围公元325年~385年)。并出具了测定结论报告。

纸张刚好造于王羲之的年代。(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

到此时,此字贴为王羲之真迹无遗。

下午3点15分。

一行人离开首都大学。

3点35。

回到拍卖行。

周明与拍卖行签了委托拍卖协议。将字贴交给拍卖行。

拿到字贴,张经理赶紧联系银行。

5点钟,把字贴保管在银行保险库里。

字贴不敢留在拍卖行过夜。

要不然,整夜都要心惊胆颤,睡不着觉。

......

5位专家来鉴定。没有签保密协议。

所以,在圈内流传。

徐三桂告诉了明珠博物馆。明珠博物馆背靠明珠市,历来是财大气粗。

金大昌告诉了故宫博物院。

......

几天后。

秋拍拍品征集结束。

然后,出拍品图册(宣传册)。

把图册寄给潜在买家。

国内很多顶级富豪对王羲之真迹《寒切贴》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也只有顶级富豪才有这个财力参与对《寒切贴》的竟拍。

开玩笑。

王羲之的唐摹(拓)本,宋摹(拓)本都是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何况,王羲之的真迹。

除《快雪时晴贴》,有人认为是真迹,有人认为是唐摹本。

有人认为辽\1宁博物馆藏的《万岁通天贴》中的《姨母贴》,《初月贴》是王羲之的真迹。(这里面有一个悬案,从梁武帝时期开始,在到唐太宗时期王羲之的真迹被皇家大肆搜集,

搜集王羲之真迹的行动,一直到了唐代中晚期依旧盛行不衰。你去上交,还能封官,在武则天时期,有一个王羲之的后人,叫做王方庆,将自己家族的28个人10卷本真迹,进献给了武则天,以求高官厚位,这10卷本真迹包含了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和其伯父王导以及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王洽等28个人的墨迹,极为珍贵。

武则天在见到这件作品的时候,是万岁通天元年,所以将这《王羲之一门书翰》称之为“万岁通天帖”。

于是命令当时的弘文馆人才,对这件作品进行超高清的复制,武则天时期的复制技术已经远远进步于太宗时期,这是采用一种“并行线拓”的方法,采用与原纸一模一样的纸张来复原,能够把原作的细节以及墨色变化都完美还原出来,这种方法比太宗时期的“双钩填墨”方法更完美。

这些‘复制品’做出来之后,除了制作之人,满朝文武皆分不出真假。后来武则天将原作还给了王方庆,也有人说还给王方庆的‘复制品’,关键在这里,如果,还原作,那么,现在辽博藏《万岁通天贴》是唐摹本。如果,还‘复制品’,那么,辽博藏《万岁通天贴》是真迹。

有些博物馆也对《寒切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如,财大气粗的明珠博物馆。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