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方略(1 / 3)

加入书签

伐清1652第二百一十五章 新方略

“岳乐,屯齐,济度,尚善,多尼,南一魁,李本深等人已经收拢兵马,撤到了饶州,广信,抚州,建昌这些地方。洪承畴和扎喀纳,王辅臣,张勇等人则撤到了黄州府,若是算上退到了建江北岸的陈泰,尚可喜,线国安,以及南阳的高第等部,目前满清八旗,绿营兵估计还有十几万能战之兵。”

南昌城,原岳乐的亲王官署内,孙可望正在主持军事会议,白文选,马宝,贺九仪,任僎,王自奇,以及代表李定国的靳统武,代表李来亨的党守素,代表刘文秀的王复臣等人,还有从长沙赶来的刘体纯也都在其中。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李来亨,郑成功各部数十万兵马四处出击,基本上收复了湖北,江西,还有大半个福建,张名振在东南虽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已经在崇明扎下了根,并和太湖的义军取得了联系。

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联合军也扩张到了极限,而退无可退的清军则开始了局部反击。

如今,孙可望已经下令各部大军暂停进攻,巩固阵地,只能派出小股部队骚扰防御,试探清军虚实。

这次大战明军的最主要损失在殿前军,从围城开始,整个大战伤亡了近两万人马,超过了陆战部队编制的三分之一。李定国大军虽然在和尚可喜,多尼的拉锯战中也损失不小,但终究是小打小闹。

不过,付出了极大代价的殿前军缴获也最为丰富,不仅获得上万匹优良的战马,岳乐,洪承畴和清廷为了持久战而筹备的,多不胜数的各类战略物资,以及江西最为肥沃的土地,还有孙可望作为大战主帅,再也无人可以匹敌的政治声望。

现如今,在王尚礼和王自奇的共同努力下,除了李定国所部外,各军各部,朝野内外,几乎所有人都已经认可,领军取得了“辰州大胜”,“新墙河大胜”,“岳阳大胜”,“武昌大胜”,屡屡击败了清军八旗主力的摄政王,孙国主,才是真正能救国救民,驱除鞑虏的天选之子。

“饶州,广信,还有黄州等地,你们说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呢?”孙可望顿了顿,又继续问道。

“岳乐,洪承畴等人虽然败了,但手中还是有不少底牌的,原本驻守在江西的清军都是整建制撤退的,赣东,赣东北山脉众多,地形复杂,行军困难,臣担心大军久战,难以支撑。”白文选听罢,当即回答道。

孙可望点了点头,笑道:“文选说得有理,清军现在确实还有一战的能力,但我大军已是人困马乏,若是不能一鼓作气,恐怕之后的局势就难以控制了。但孤也担心,清军若是占据了赣东,鄂东南的要地,我军将会在之后的进攻中失去主动权了。”

“国主,末将觉得应该一鼓作气,至少要拿下抚州城,东乡城这些战略要地,否则将来在赣中各地设置的营庄恐怕会不得安宁。”贺九仪拱手抱拳,又说道:“我大军虽然久战,但气势未消,后军诸部,万余将士都斗志昂扬,拿下几座城池绝无问题。”

贺九仪的后军因为军事部署的问题,在武昌大战中战功不显,又因为贺九仪的私心,放走了洪承畴,扎喀纳,王复臣等一众满汉高官,这使得他迫切想要立功证明自己。

孙可望看着地图上抚州城,东乡城的位置,不由得微微皱眉。这两处都是大军进入赣东的战略要地,现在仍旧被清廷牢牢握在手中,城中驻兵多达数千,其中大半都是满人,白文选和李定国原本锐不可当的攻势都是在那里受阻了。

这不仅仅是威胁到了孙可望在赣中的统治,还将会对孙可望下一步收复江南的计划造成巨大的被动。

清军也并非是不堪一击了,岳乐,屯齐等人收缩兵马之后,在局部战场对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别军形成了巨大的优势,若是对方有意骚扰,孙可望和李定国都将疲于应付。如若不然,孙可望也不会犹豫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马宝,你觉得应该如何?”孙可望并没有直接表态,又继续问道。

他其实是希望能打一场速胜仗,威慑住清军,然后直接收兵整顿后方,安安心心恢复殿前军实力的。但心里又清楚,速胜不靠谱,万一打败了,局势会更加恶化。

孙可望到了如今的地位,自然不会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可后方仍需整合,殿前军现在就凭一口气撑着了,这口气能不能撑到速胜之后,孙可望并不敢确定。

谁都想把利益最大化,战果最大化,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但很多时候,反而会因小失大,使得自己陷入困境。这是孙可望犹豫不决的原因,他想赌一把,但是又不断告诫自己现在应该“稳”字当先。

马宝如今立了大功,地位不同以往,他虽然还有点摸不透孙可望的心思,但也大抵猜到了对方的犹豫不决。而且,如今战功赫赫的马宝正急于和白文选修复关系,共谋富贵,十分警惕贺九仪的上位之心,言语上自然倾向于白文选。

“国主,末将以为大军不宜再战。

其一,如今江西刚刚收复,数万绿营降兵需要整合,各地的乡绅也需弹压,若是前线战事发生意外,后方恐怕动荡。长沙,赣州等地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