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战场局势(2 / 3)

加入书签

,仍旧继续劝道。

“文选,你想过没有,若是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便是清军士气低迷,可仍旧有几万兵在城墙之上,仅凭我军这区区六万人马,如何能攻得下武昌?”孙可望微微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道:

“恐怕到时还是得让冯双礼,李来亨等人派兵前来助战。这应该不是你我君臣希望看到的吧?”

此言一出,白文选微微一怔,也不说话了。这攻克武昌城,歼灭数万清军的功劳,包括白文选在内的殿前军诸将都不想和其他人分享,特别是那些半路加入,并未出全力的。

毕竟,这好端端的功劳,凭什么分给其他人?别说是殿前军诸将不肯,便是诸将底下的将士们,也不会有人愿意。大战胜利之后的赏赐,可都还靠这些功劳呢!这战功可都是拿命来搏的。

“冯双礼,马进忠在湘东牵制江西清军,更要防范酋王岳乐率清军进攻长沙,突入我军腹地,此事关整个战局数十万兵马的调动,绝不可贸然调动。”任馔拱手拢袖,忽然出言道。

“而且,臣认为:让城内清军知晓各地的战场局势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一时士气大振是真,可更加免不得轻敌冒进,出动更多兵马来攻城。”

“而且,便是不攻城,要围点打援,也必须将城内的清军精锐大部消灭,击垮其余部之战斗意志方可。否则,到时候就不是咱们围点打援了,倒是极有可能成了洪承畴和岳乐的两面夹击了。”

孙可望顺势扭过头来,看着眼前诸将,又继续说道:“无论如何,要想最终取胜,攻下武昌城,都必须将城内的清军精锐消灭过半方可。其余的,皆是可以牺牲退让的小事。便是让洪承畴知道了武昌之外的军情又如何?他难道就能逃得了被孤打败的命运了吗?”

如此,众将一番言语之后,再次明确了孙可望的计划,便是白文选也表示再无异议。

这便是孙可望独尊的殿前军了,只要是他决定的事情,便会有无数人会为他说话,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并不是一件难事。

当然,前提是一直打胜仗!

且说,这场连绵千里,明清两军加起来数十万人马参与的大战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了一个月有余。

但因为种种原因,除了武昌府爆发了还算像样的交锋之后,其他地方的明清两军,均是难以影响战局的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

吴三桂自从“太平县一战”之后,便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击明军重兵把守的城池和关隘,但一直都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要

。动真格的意思。

不过,吴三桂发动这样高频率的袭击骚扰,派出了那么多兵马,耗费了那么多军需和银两,可不止是为了应付清廷,更是为了拖住刘文秀大军,使其不敢移兵他处。

这就是吴三桂的狡猾之处了。如此一来,他既不必损耗太多兵马,又能完成清廷交给他的任务,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了,吴三桂这样做自然不是为了效忠清廷,而是为了腾出手来整合联络陕甘地区的绿营,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地方力量。

他现在逐步掌控了陕甘地区近十万绿营兵的钱粮分配,手中有了顺治皇帝亲自递上的筹码,做起事情来自然得心应手。

顺治皇帝的所谓“制衡,借力打力”,在吴三桂这里终究没能成功,反而被他利用来团结地方军头了。

而四川刘文秀这边,他原本还想要抽调精锐兵马从夔州出发,前往湖北荆州府助战的,现在被吴三桂如此一搅和,也只能暂时作罢。

毕竟,四川才是他的防区,孙可望如此信任他,整个四川的军政大事都由他全权负责,还让云南供给了四万大军的所有军需物资,他自然得确保四川无虞。除非,孙可望在武昌的战事失利,要调他前往助战。

大战之前,大西-永历复合政权便制定了周全的作战计划,考虑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随着战局的发展,许多一开始的部署必然是要调整改变的。

如此一来,等到变局真正到来的时候,无论是于己方有利还是有弊,朝中军中也不至于手足失措,甚至是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低端错误。

当然,现在的局势还是在孙可望等人的计划之内的,吴三桂虽然骚操作不断,但只要他不能发兵攻克陕川交界处的关隘天险,四川的局势便不会超出孙可望的计划。

同样的,荆州府长江南岸的李来亨大军一直没有发起像样的进攻,但是却把高第所部近万兵马死死拖在了荆州府北岸,还有数百督战的八旗兵,以及那支神秘的火枪部队。

高第一直不清楚李来亨这样部署的目的是什么,心中甚至已经产生了重新调集兵马的打算。但多年的战场经验又告诉他此事必有蹊跷,他必须耐心等待。

反而是江西方面,随着李定国出师不利,清廷以不多的兵马就能固守南安,冯双礼和马进忠根本不敢掉以轻心,几乎是相当于被清军死死拖在了湘东。

而既然南安作战失利,一时之间李定国和麾下诸将又没找到破解之策,只好就着之前的安排,让窦名望在惠州,潮州二府组织兵马骚扰江西赣州府和福建漳州府的清军,以扰乱岳乐,尚可喜等人的部署。

但这两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