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假戏真做(1 / 2)
在洪承畴的鼎力支持之下,包括尚可喜和耿继茂在内,汇聚南昌城的满汉将领们不敢再有违逆,在接下来的会谈中纷纷选择了支持岳乐的决策,以确保在之后的大战中,自己不会被打压针对。
毕竟,这俩人掌握了西南所有军队的调度权力,其他任何人都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而岳乐原本便十分认可洪承畴的“固守消耗”之策,虽然他觉得应该攻守结合,进退有度,以实现最佳的战略目标。但以他目前的战绩,这种策略还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
于是乎,岳乐和洪承畴这两个顺治小皇帝派往西南的满汉最高级将领十分愉快地达成了一致,岳乐帮洪承畴压制屯齐等军中的激进力量,洪承畴则帮助岳乐确立在军中应有的威望。
而岳乐也按照会议上的承诺,将在北京整训完毕,派来西南的一万余新汉八旗火枪兵分成了三部分。
一部三千人派往湖北的武昌和江陵,作为洪承畴鼎力支持的回馈,由屯齐节制;一部两千人派往福建漳州和泉州,安抚尚可喜和耿继茂,由陈泰指挥;其余大半兵马仍旧留在了江西,部署在了赣州,南安和袁州等地,他亲自执掌。
会议结束之后,这些本来就十分相熟的清军将领三三两两聚在了一起,返回征用的酒楼休息畅谈,他们对这场战争依旧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
毕竟,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不过就是南明小朝廷的又一次反扑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这些做将军的,既没有生命危险,还能立功赚赏钱,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洪承畴却留在了岳乐在南昌城的王府之中,两人来到王府后花园,似乎有十分隐秘的事情在谈。
“王爷所言,老臣也考虑过,孙军主力汇聚武昌,江陵一带,若是久攻不下,孙贼必然不愿无功而返,除了调集部署在湘东,湘南的兵马北上助战之外,别无选择。如此一来,两地的防务必然空虚,若是能在此取得突破,自然是好的。
但老臣还是觉得,攻与守不过是术,便是真的如王爷所料,主动进攻能多些胜利,多杀些明军,也无碍大局。
当前的局势,和明军消耗才是最佳之道。只要能将孙贼困在西南,其以西南一隅抗拒天下,兄弟不和,东西不通,绝对耗不过朝廷。”洪承畴跟在岳乐身后,神态自若,微弓着腰,娓娓道来。
“以当前天下之势,能决定战局走向的,只有孙李二军,四川,福建,江南皆不足为患。而湖广,江西,广东之地势,主动进攻的一方总是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若无绝对优势,很难取胜。
因此,若是想要万无一失地解决西南局势,最首要的,就是稳,其次才是战功。既然孙李绝对耗不过朝廷,那老臣觉得无需贪图一时之战功。”
洪承畴的这一生,为了镇压所谓的叛党,不知道打了多少仗,又在明清两朝担任要职,早就已经形成了一套逻辑自洽,在他自己看来毫无破绽的行事逻辑。
而岳乐终究还是经历不足,又因为资历的原因,虽然也明白什么都不做,固守城池,消耗明军才是最稳妥方桉,但年轻气盛的他每每还是忍不住想要主动出击,以获取更高的战功。
毕竟,相对于洪承畴这样的老者,在许多争勇好胜的所谓年轻人看来——“人定胜天”才是正道。
不过,他还是十分信任洪承畴的,也佩服对方的才能,特别是对方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对汉人比自己还狠这一点。
岳乐点了点头,然后道:“太师说得是,本王确实操之过急了。而且五大战场,每一处都至关重要,虽说孙李军力最强,湖广江西最重,但若是江南出事,那你我大军便耗不过明军了。而福建若是有失,江西,浙江皆危。”
洪承畴听了,见岳乐忽然停了下来,也跟着停了下来,他想了想,眯着眼睛问道:“王爷是觉得郑成功如今三番两次拒绝朝廷的条件是在拖延时间,以恢复实力?”
郑成功“海澄一战”反败为胜,金砺所部的东南三省绿营精锐尽失,清廷大为震动,再也不敢轻视这支海上力量。岳乐更是不会相信郑成功这样的枭雄会接受一府一省之地的安置。
“嗯,没错。”岳乐转过身看着洪承畴,又道:“湖北,江西有太师和本王领兵固守,孙李独木难支,但福建同时面临着李定国和郑成功的威胁,一旦二人同时发力,尚可喜和耿继茂二人未必能敌。”
“那王爷打算如何?江西,湖北也无兵可派了。”洪承畴微微皱眉,他原本还觉得有郑芝龙等人的协助,郑成功终究还是会投降的,但被岳乐这么一说,就忽然明白了这绝不是一个忠孝之人。
毕竟,在所谓的忠孝方面,洪承畴丝毫不逊色于郑成功,两人在这一点上难得有了共通之处的。
岳乐随即又道:“郑成功漂泊海上,原本缺粮少兵,实力没有几年,绝对难以恢复。可近来似乎得到了潮州的粮草供应,还有兵丁补充,而尚可喜和耿继茂两人之前在漳州,泉州纵兵劫掠,也让不少百姓冒死逃往金厦,使得郑成功的实力恢复得十分迅速。”
“但最关键的还是潮州方面的粮草供应,若无充足的粮草,郑成功便是有十万兵丁也不足为惧。”洪承畴直言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