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山村平安度日 私塾教书宋先生(1 / 2)
白驹过隙,眨眼间自打杨浩被这个小山村的杨氏夫妇收养后,虽说日子仅仅是温饱而已,可这平淡日子也可以算是安安稳稳。
杨浩也不是没有怀疑自己的出身来历,时常询问杨氏夫妇,为何自己对之前的记忆一无所知,这杨老汉也就按照了当初仙师的教导,告诉了他是杨浩乃是因一场大火而失去了家人,而后被云游四海的道人救出,带到了这里,从此杨氏夫妇收养了他。
杨浩自打那以后更对杨氏夫妇孝顺,养父母之恩情自当结草衔环。
一家三口倒也其乐融融,十几岁的孩子,尤其是乡野山村的孩子,可能这辈子就这样了,每日下地务农,亦或是上山打猎,下河捕捞。维持生计,到了适当婚嫁的岁数在从附近这里说一门亲事,娶妻生子。
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繁衍而活,凡人一生大体如此。
可是杨浩的一生并非如此普通平凡,家族的血海深仇还未报,遗失流落在天涯海角的亲人还没有去寻找,他岂能在此偏安一隅苟活一生!
但是眼下的杨浩并未知晓这么多,他现在只是个普通的山村小子。
杨老汉虽说只是一介乡野草民,但也是念过几个月读书的人。
就在杨浩到家的第二年,就让他在村东头的宋大先生的私塾上课读书去了。就算来日他可能走不上当日老仙师说的仙路,也可以好好读书,将来去考试做官。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这个道理。一旦读书做官,日后也是官宦人家,自然不为生计而发愁。
话说小山村东头的这个私塾宋大先生,宋大先生,原名宋工全。乃是上一届举子,为人正派,据说当初做官之后,有些过于耿直,得罪了不少官员,最后升迁无望,在年度朝廷的考核中,被排挤在外。到后来辞官回家,到了这里的小山村开一家私塾,开始平平淡淡的教书授课的生涯。
一开始只有三两个孩子被村民送来,到后来十几个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杨浩被这里的气氛所感染,每天都在这里上课,史记,资治通鉴,四书五经等等,都在这个小小的私塾里学过。
宋大先生来到这里备受尊敬,故而被人尊称一声宋大先生。大先生是这一带最有文化的读书人的尊敬称谓。
每个月在这里读书的家家户户都会给宋大先生送来钱粮充作学费。
这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正是每个月的初一,在这里读书的家家户户给宋大先生交钱粮学费的日子。这杨浩和杨老汉爷俩走在村里的路上,路两旁皆是普通的家家户户山野人家。
杨浩看见了杨凌云父子,杨凌云是这个村子里较为霸道的野孩子,他人比较壮实,浓眉大眼身体壮实,皮肤黝黑,双眼有神。平时有些调皮,喜欢戏耍同村的孩子,可算是这一批的孩子王。杨浩对他多有不喜,但是碍于自己打不过,也从来不和他正面冲突。
这会儿见面,杨凌云主动打招呼,杨浩自然也是回应。
杨凌云的父亲身份也不简单,据说是早年间跟随过朝廷某位将军的贴身护卫,一身杀气为人不怒自威。虽然隐居在这小小山野乡村,但是家境优越,从来不缺钱财,一直就是小杨村的“高门大户”,就连村长保长都得礼让三分。杨老汉也是表现的较为恭敬,只是那杨凌云之父杨宝久较为高傲,只是点了点头。
杨凌云,杨浩都是这一批宋大先生的弟子里比较聪慧的人,这一批弟子里,除了他俩之外还有好几位都是宋大先生的得意门生。
其中一位名叫吴素成,虽是外来小杨村的外姓户,但是他确实是宋大先生最喜爱的学生,宋大先生不止一次的公开称赞吴素成为人做派办事说话都很像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颇有南陈大将萧景深的风采。
今日,大家送完钱粮后,和宋大先生寒暄几句,表示对自己家孩子的关心之语,大家相继离开后,宋大先生开始授课教书。
只是今日,宋大先生身着不同于往日,往日只是寒酸了些的衣服绣袍,今日他身着碧青儒袍,三滤胡须眉清目秀,一股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他站在那里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他既是天,他既是地,他就是继往开来的圣贤大儒,一举一动莫不是圣贤所言蕴含着儒士风采。
读书人之辈的风采绝然大概就像宋大先生这样的绝世大儒吧。
他高站在诸位面前,手持一卷竹册书籍,身后又别这一把戒尺,那戒尺长约四五尺,宽约四五寸,色彩为墨黑,诸位都很怕宋大先生的这把戒尺,虽然他从未使用过这把戒尺!
宋大先生开口言道:“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终究是天道循环,皆为蝼蚁,若是真想逃脱轮回宿命,摆脱自身桎梏,就需修身养性,炼精化气得道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生!”
堂底下正襟危坐的诸位学子,不仅怛然失色,往日里先生最讨厌就是什么神仙妖魔的传说,对于佛道两教的各种修真长生炼气得道之说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怎么今日倒是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