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紫气东来三千里,举世震惊(1 / 3)
大殿之中。
李牧一边畅快饮酒,一边纵情吟诗。
一句句千古传世的诗句回荡大殿,高亢激昂,久久不绝。
殿中文人听着诗句,瞧着风华绝代的李牧,渐渐愣神下来,脸上的震撼之色迅速扩大,大脑里一片空白。
就像是见到了极其不可思议的一幕。
天呐!
出口成诗,句句惊天下,甚至千古。
放眼九州大地,谁人可与之比肩?
随随便便作句诗,便能让殿中所有文人望尘莫及,说是抄的,谁信?
一首诗是抄的,不可能首首都是抄的吧。
要是能抄,你怎么不抄一抄?
天底下,哪有什么所谓的仙人之境?
一众文人的脑海中闪过一道道念头,目光渐渐狂热起来。
在他们眼里,李牧不是万古大才,而是潇洒不羁的当世诗仙。
同时,也不认为李牧的诗是抄的。
“好啊好啊!”
“皇兄,不得不说,你的才情,即便是一品儒尊,也望尘莫及。”
“儒家书院白陆离,更不及你分毫!”
二皇子李秋一边奋笔疾书,一边时不时抬头看向李牧,嘴角的笑意渐渐扩大,心情大好,暗暗心想。
大明宫诗会魁首,尘埃落定!
大周皇朝先前丢失的面子,回来了。
不一会儿,李牧手中的酒壶便空了。
吟诗之声,戛然而止。
李牧的身子轻轻摇晃,走起路来感觉轻飘飘的,俊朗的脸庞上泛起红晕,有些醉了。
一连喝了两壶酒,也不就花生米。
加之也不经常饮酒。
他不醉谁醉?
见李牧有些站不稳,两个年轻太监很有眼力劲儿的上前扶着李牧。
不,不,不可能!
这些诗肯定都是李牧抄的。
我是儒家书院的千古大才,诗才无双,称第二,无敢称一。
这些荣光,应该是属于本儒的。
白陆离目光死死盯着李牧,在心中声嘶力竭的咆哮,额头上鼓起如蚯蚓般的青筋,恨得牙根直痒痒。
他的脑子乱如乱麻一般,心绪复杂。
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
踉跄的往后退了几步。
脸色铁青,无比难看。
“紫色清气!”
忽然间,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一道道惊愕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二皇子李秋,准确的说是看向了李秋手中的宣纸。
宣纸上泛起茕茕紫光,缥缈神圣,仿佛天地之光,让人的躁动的心神渐渐平静下来。
一缕缕紫色清气从字里行间缓缓冒出,浮上虚空。
李秋望着眼前的紫色清气,双眼放大到了极点,神色一愣,又一次震惊了。
千古!
千古!
句句千古。
一首千古诗,就足以青史留名,受尽推崇。
然李牧却作了不止一首千古诗,刚刚吟的诗句至少三四十首,意味着,李牧胸中已有三四十首千古诗。
他,他……是人还是仙?
李秋回神过来,微皱了皱眉头,目光看向李牧,眼眸深处泛起丝丝妒色以及寒意,在心中问自己。
同为皇子,年龄只相差数月,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李牧不仅在武道上有过人之处,在儒道上也让人望尘莫及,有横压一代之姿!
殿中众多文人此刻脸上的震惊之色比先前还要夸大,眼神呆滞,张着嘴巴,心中也似掀起了惊涛骇浪。
千古千古,还是千古!
当世诗仙,莫过于此。
一首千古诗,众文人便惊的下巴都快掉了,句句千古,文人们睁大的眼睛里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好一会儿,文人们方才渐渐回神过来。
“诗作未成,却句生清气,在亘古久远的诗词长河中,此前从未有过。”
“李牧,创了先河!”
“得见此幕,老朽此生无憾了,无憾了!”
有须发皆白的老儒轻捻胡须,眼眶湿润,眯眼感慨道。
下一刻,老儒便仰头大笑起来,“大明宫诗会,不虚此行……哈哈哈。”
“句句千古,李牧,当为诗仙也!”
“在下算是大开眼界了,李牧,称得上诗仙之名!”
“诗中之仙,大周李牧!”
……
殿中文人相继开口,笑容和煦,目光炙热。
此后,李牧便多了一个诗仙之称!
不过,对于李牧,他倒并不在乎诗仙名头。
只觉心中无比畅快,郁结在胸中的苦闷忧愁一扫而光,俊朗的脸上露出温煦笑容……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倍儿爽!
“一诗千古,或许是上天眷顾,运气使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