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不能让他们得逞(1 / 2)

加入书签

用完则弃! 张太后在有杨廷和为其政治盟友的时候,她在朝中有一定影响力,现在杨廷和退了下去,张太后等于是羽翼被剪除,之前最大的凭靠是能把朱四的皇位给废黜掉,现在这权力没了,那张太后就任人宰割。 不是说朱四和朱浩要故意跟张太后为敌,而是张家兄弟撞到枪口上了,正好拿张家兄弟练练手,杀是不用杀的,但要割他们的肉,让张家人痛彻心扉,行事有所收敛就算成功。 张家兄弟被捉拿,在朝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时间点很特殊。 杨廷和这边刚走,估计一行还没离开北直隶地界,这边张家兄弟被抓了,要说是故意针对张家,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张家兄弟为非作歹对世人来说司空见惯,先前皇帝也针对过张家兄弟。 只能说张家兄弟没有眼力劲儿,这时候非要往枪口上撞。 翌日早朝。 众大臣没人出来为张家兄弟说情,连内阁几人都没有提有关张家兄弟的事。 还是朱四主动提出来。 “……寿宁侯和建昌侯,私卖军械,暗中纵容府上家奴为非作歹,强抢民田,做出祸国殃民之举,朕念及亲情,本不想与他们一般见识,甚至给予重任,但他们却变本加厉,非要闹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臣们面面相觑,皇帝这是要杀鸡儆猴吗? 不用皇帝解释,谁都知道张家兄弟是什么货色。 最近这两年,张家兄弟已算消停,能捱到今天才重新闹事,很多人还觉得张家兄弟进步了呢。 皇帝是为了惩前毖后才抓人吗? 分明是想拿张家兄弟震慑朝中王公贵胃、文臣武将啊! “刑部!” 朱四打量刑部尚书金献民,“对此恶行,刑部认为该如何处置?” 金献民出列。 他想了一下,说什么法办之类的,好像不能体现出他这个刑部尚书的威严,也不能说什么把兄弟俩小惩大戒放了,那有失文人体统,不如…… “陛下,此等事应当斟酌为之,毕竟寿宁侯和建昌侯也算有拥戴大功,他们先前更曾立下军功。不如……卸下他们的军职,严加劝导。” 此言一出,在场大臣似乎都把握住了风向。 跟弘治、正德朝时不一样,张家兄弟从政治对手变成了难兄难弟,现在绝对不能对张家兄弟落井下石,毕竟下一步文官集团要针对的,不再是为非作歹的勋贵,而是眼前这个急于集权的小皇帝。 杨廷和不就是在跟皇权的斗争中失败的吗? 我们文官可要吸取经验教训啊! 朱四脸色一沉,问道:“劝导?私卖军械,换作普通人,应该是剥皮抽筋的大罪吧?强占民田,怎么说也应该下狱问罪,综合起来,朕就算杀了他们也不为过,怎么……就一个劝导就完事了?金尚书,你不是跟朕开玩笑吧?” 皇帝着恼了。 以前朕跟你们讲事情,你们总喜欢讲规矩,现在朕要跟你们讲法度,你们口中的规矩却变成了摆设? 再说了,张家兄弟又不是你们的党羽,维护他们有何意义? 兔死狐悲吗? 朱四又看了看玉阶下默不做声的孙交,问道:“孙卿家,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先问刑部尚书,再问户部尚书,显然朱四现在最看重的大臣意见,全都放在了六部这边,没往内阁那边咨询,如此体现出皇帝对内阁顾问和参政权限的限制。 好不容易把杨廷和逼走,总不能再栽培第二个宰相吧? 孙交也是人精,他看出自己受皇帝器重,如此会让他陷入风口浪尖中,不如把矛盾往别人身上引:“……陛下,老臣认为,此桉应当详查。以往蒋阁部有过刑狱方面的经验,对于勋臣犯事很有见地,陛下可以问问他的意见。” 主动让皇帝问内阁首辅。 意思是那么个意思,但在外人听来,太过矫揉造作。 皇帝要问首辅意见,还用得着你孙交来提议? 你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 朱四却顺着孙交的意思,望着蒋冕道:“蒋阁老,你的意见呢?” 蒋冕道:“臣并无意见。” 孙交想把事往蒋冕身上引,让蒋冕代表文官出来表明态度,到底是要保张家兄弟,还是顺带踩一把……结果蒋冕表现出两不沾的态度,意思是张家兄弟犯事,跟我们文官有什么关系? 现在又不是三法司拿人,而是厂卫,那就让厂卫自己查办呗。 朱四叹道:“你们这是在推诿吗?朕现在都不知该怎么跟太后讲此事,太后劝朕,要对两位国舅格外开恩,但大明法度不容亵渎,朕想问你们的意见,你们却如此敷衍,朕真的很失望……好吧,朕会派专人调查此桉!” 又要委派专人? 众大臣看出来了,皇帝在登基后,很喜欢设一种衙门体系外的职务,去负责某些事。 开矿时如此,大礼议时也喜欢这样搞,处置朝中事务也要派类似钦差的职位去办,好像任何事到皇帝这里,都可以脱离朝廷阁臣和六部九卿的限制。 以往还有杨廷和,以及杨廷和授意之人出来反对,但这次皇帝说要派专人办桉,在场连个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就在于先前蒋冕表态了,文官要隔岸观火。 眼下首辅大学士都表明明哲保身的态度,别人还有什么道理出来硬碰硬? 再说素来以脾气大着称的林俊已经致仕,别人可没林俊那么勇勐,什么事都喜欢跟皇帝犟。 “既然诸位卿家没意见,那就指派个人负责吧,官职不需要太高,但要有一定声望和经验,诸位卿家给个人选。” 看似很在意大臣的意见,但其实是在向在场大臣传递信号,那就是他这个当皇帝的早就有了心仪的人选,只是让大臣提议一下……或者说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