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悠闲惬意(1 / 2)

加入书签

在外人看来,唐寅去内三关,势单力薄身边还一堆人掣肘,但其实他去的目的,就是为了收拢军心。 朱四是否有机会染指军权,把西北军政大权拿到手,让杨廷和切实地感受到危机和压力,逼其致仕还乡,这一步很关键。 唐寅出发。 杨廷和放眼望去,好像京城能帮到小皇帝的人,就剩下孙交等老臣。 之所以杨廷和要把唐寅外调,是因为他实在找不到新皇身边的“高人”是谁,外放一个是一个,至于给其一点权力……能交换到此人调出京城,在杨廷和看来也是非常值得的。 杨府书房。 杨慎过来跟父亲通报余承勋和朱浩在南京的情况。 “……父亲,如今南京方面,都督府和南户部,已相助懋功和敬道查出,东南海防的钱粮问题,是由地方官府和卫所贪墨和克扣所致,如今正值用人之际,不如将他二人早些调回京城吧?” 杨慎知道父亲把余承勋和朱浩一起调去南京的目的。 一来是查海防钱粮,这是最大的幌子,其次就是去查南户部是否有亏空,但指望朱浩和余承勋两个门外汉便把南户部给查清楚,还真有点难度。 第三,就是试探二人是否为新皇效命。 当然,在杨慎心目中其实还有第四个目的,那就是父亲想要瓦解他的小团体,算是对他这个儿子的“敲打”。 所以杨慎在认定余承勋和朱浩不可能是为新皇做事后,便出面主张让朱浩和余承勋及早回来。 杨廷和道:“他们再能干,也不过是翰林院中编撰书籍的普通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与大局何干?” 言外之意,为父还不打算太早结束调查。 现在能彻底洗清二人的嫌疑,尤其是朱浩的嫌疑了吗? 未必! 最近皇帝出招是不少,但在杨廷和看来,至少事情还在他控制下,斗法中皇帝没占到什么便宜,也没见什么太高明的招数……要说把唐寅调去内三关当总督,这件事还是杨廷和默许甚至推波助澜的。 杨慎一听有些丧气。 但他还是把打听来的消息,跟父亲道明:“……近来翰苑中流传个说法,说是陛下暗中派人去江南,问询有关杨邃安的情况,并有意要将其直接带到京城……” 杨廷和微微皱眉。 此消息他自然也听说过,但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朱四登基后,一直有启用弘治朝、正德朝初期老臣的传统,先前朱四就有意要重新启用杨一清,但被回绝,现在等于是旧事重提。 可现在连内阁的人都在传这件事,不用说,现在朝中那些官员,尤其是翰林院体系的人都在猜想,其实小皇帝明着举荐刘春入阁,真实目的其实是让杨一清回朝,这招暗渡陈仓之计,针对的自然是他杨廷和。 杨廷和自问若真有人回朝,能对其形成权力上的对峙,这个人可能还真非杨一清莫属。 就连王琼重新回朝,未必都能跟他形成争锋,在杨廷和心目中,杨一清可比王琼难缠多了。 “那……你是何意?” 杨廷和问儿子。 杨慎道:“或许陛下想让杨邃安回朝,重新入阁,或是以其为吏部尚书,来制衡父亲呢?” 杨廷和面色中带着些许阴霾。 其实杨一清回来当吏部尚书,杨廷和倒真不怕,吏部尚书相比于内阁大学士来说,那只是看起来风光而已,其实在如今的体制下,六部已渐渐受制于内阁,就连六部之首的吏部也不例外,毕竟官员任免这些必须要得到内阁首肯才能成行,进入嘉靖朝后,内阁已经逐渐变为决策中心,而六部则沦为具体实施部门。 杨廷和更在意的是掌握住内阁首辅的位置,在票拟和制诰等事上,不要有人来干涉他。 所以现在杨廷和最需要防备的便是杨一清入阁,这意味着完全属于自己的地盘被人强行占去一部分,就算没法做到分庭抗礼,但也足以恶心死人。 “知道了,你回去吧。” 杨廷和挥挥手,冷冷地说了一句。 杨慎看出父亲不耐烦,行礼后告退。 话都带到了,自己的想法也和盘托出,父亲是否采纳,好像不用太在意,这跟一年前新皇刚登基时有所不同,杨慎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更希望自己能跳出父亲给他设好的框架,展翅单飞。 …… …… 人在江南的朱浩,最近显得无比的惬意。 有南户部提供的账目,朱浩轻易便查出亏空所在,虽然知晓这亏空出在南京守备衙门,却不能真的追究守备衙门前后几任主官的责任,而是要找“替罪羔羊”,如此这般便找到了地方官府和卫所。 明面上做个呈报,对接南京刑部,让其去调查,甚至南京守备勋臣徐鹏举还派人帮忙追查此桉。 等于说犯罪者摇身一变成了执法者。 可怜下面一群替死鬼。 从明面上说,此桉其实已进入垃圾时间,朱浩和余承勋是否留在南京已无关紧要,但他们的上奏却石沉大海,好像无论是新皇还是杨廷和,都把他们二人给遗忘了,由着他们继续在江南充当着“钦差”,骗吃骗喝。 这天余承勋出去一整天,日后黄昏时才回到园子。 进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朱浩,问是否有京城来的信件。 朱浩道:“若有通知,我会第一时间告知懋功兄的。” “唉!” 余承勋一脸丧气地坐下,叹道,“事既已查明,我们还留在南京作何?每日无所事事,让人心中发冷啊。” 闲,等于冷。 朱浩大概明白,原来余承勋也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 可问题是,杨廷和毕竟只是你岳父,就算是你亲爹又怎样? 杨廷和虽然功高盖主,但好像并不是那种舐犊的老人,这跟后来的严嵩、严世藩父子完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